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动漫产品设计协同原型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3 21:03
【摘要】:协同设计一直是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研究的一个热点。现代社会追求效率,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企业中的团队成员需要进行高效而且灵活的沟通、交流与协作,这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动漫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市场潜力。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企业员工的合作行为,提高企业员工的合作能力,为动漫企业创建一个便捷的协同合作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基于文本的协同编辑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果,但对基于X3D的协同设计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协同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消除冲突的过程。但由于基于X3D的协同设计系统相对于一般基于文本协同编辑系统而言复杂得多,这类系统的冲突检测与消解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基于文本协同编辑的一般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基于X3D的协同设计系统。 协同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冲突检测与消除的过程,论文基于协同管理学的思想,构建了一个供企业人员进行协同信息交流与共享以及协同设计动漫产品的平台,针对X3D的特点,借鉴文本协同编辑系统的理论知识,重点分析了X3D协同设计系统中协同设计过程中冲突发生的原理、冲突的种类,介绍了协同设计系统的冲突检测机制。重点研究了多对象之间的并发操作冲突、操作序列冲突以及不同操作类型的并发操作所引起的冲突情况,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X3D协同设计系统的操作冲突检测算法及并发控制算法。 实践结果表明,根据文中所述X3D协同设计的理论所构建的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和消除X3D协同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冲突,能较好地完成协同设计的过程,但是目前完成的系统暂时还不支持多对象之间冲突的的消除。
[Abstract]:Collaborative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work (CSCW). The modern society pursues the efficiency, under the present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team member in the enterprise needs to carry on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the flexible communication, the exchange and the cooperation, thi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enhancement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 power. Animation industry has huge market value and market potential.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to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to simulate the cooperative behavior of employees,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bility of employees, and to create a convenient cooperative environment for animation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ext-based collaborative editing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 research on X3D based collaborative design is still relatively rare. In a sense,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is actually the process of eliminating conflicts. However,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based on X3D is much more complex than the text based collaborative editing system, so the conflict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of this kind of system is a relatively complex process. The general theory of text collaborative editing can not be applied to X3D based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i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conflict detection and eliminat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platform for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design of animation products for enterprise personnel,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3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ext collaborative editing system, the principle and types of conflicts in X3D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flict detection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conflict between multiple objects, the conflict of operation sequence and the conflict caus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concurrent operations,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An operation conflict detection algorithm and concurrency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X3D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are proposed.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X3D collaborative design theory can effectively detect and eliminate the conflicts in the X3D collaborative design process, and can complete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process. However, the current system does not support the elimination of conflicts between multiple objects for the time being.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B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梅;;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铁道勘察;2011年04期

2 胡伟明;;汽车产品协同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研究与应用[J];汽车科技;2011年04期

3 杨涛;鲁建厦;孔令革;;具有并发操作的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李林爱;郭银章;;基于扩展合同网的协同设计任务分配机制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肖咏梅;;“体系中的体系”:柏慕中国北京BIM沙龙印象[J];建筑创作;2011年06期

6 王丽园;陈楚江;余绍淮;张霄;梁诚;;激光雷达与数字化道路CAD设计协同的研究与应用[J];公路工程;2011年04期

7 ;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团队[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年02期

8 王守中;;水利设计单位三维设计软件的选型[J];河北水利;2011年08期

9 卢鹄;肖清明;李汝鹏;李明慧;;C919大型客机的协同数字化工艺设计[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13期

10 ;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再次选择清软英泰[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昕;熊光楞;;基于自解释仿真的协同设计[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姚燕安;查建中;颜鸿森;;机构与控制的协同设计[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秦晓东;孙世龙;;施工图设计中的协同设计浅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4 何宏林;徐本柱;刘晓平;;基于模板的线束工艺协同设计研究[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朱吉满;徐本柱;李忠泽;何宏林;;汽车线束工艺图纸协同设计平台模型研究[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石瑞华;;PDM在建筑协同设计上的应用探索[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永滨;孟跃进;孟庆龙;;电器产品协同设计[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涤非;;船舶协同设计中应用系统集成方法研究[A];200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雪原;王国俭;;现代集团CAD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推广[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赵文凯;;PDM是企业协同设计的重要支撑[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三省;西飞集团 启动飞机协同设计平台项目[N];中国航空报;2009年

2 朱金玲;协同设计:国产CAD的超越之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申明;协同设计:国产CAD的超越之路[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朱金玲;协同设计:CAD应用的下一站[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高雪娟;协同设计的平台策略[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6 卿尧;具有协同设计功能的PLM渐受重视[N];电子资讯时报;2003年

7 陈光瑞;协同设计的应用展望[N];中华建筑报;2008年

8 王易;实现CAD/CAE协同设计与管理[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9 袁丽丽;引领建筑设计信息化[N];首都建设报;2007年

10 陈巍;浩辰有望在协同设计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引领CAD应用新潮流[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面向飞机总体布置的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孙连坤;网络化控制系统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D];天津大学;2009年

3 马润波;集成射频接收前端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苏铁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李玉良;面向过程的产品智能协同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付红桥;网络化协同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2年

7 李明;OEM环境下支持产品开发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苏财茂;基于网络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马峻;产品协同设计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武建伟;Internet环境下产品协同设计支持方法和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李林爱;基于MAS的协同设计任务分配机制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3 卢茂华;协同设计的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王甫新;客车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实施[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郑洪波;计算机支持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6 曹辉;特征造型协同设计中冲突检测和消解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蒋薇;分布式协同设计中基于Web的项目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殷毅;基于XML的协同设计中的异构产品信息集成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永钊;固体火箭发动机协同设计环境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孔艳艳;面向协同设计的PLM项目管理[D];西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2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352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c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