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派”动画艺术研究
[Abstract]:The Chinese School of Animation, represented by a large number of animated works, which were frequently awarded awards a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in the 1950s, 1960s and 1980s, in the course of several decades of development, in their own unique production mode, Formed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distinctiv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ideological content,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carrying the Tao in the text" an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reators on the one hand make the content of the animation works of the Chinese school pure and have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stinctive enlightenment consciousness also makes the animation works of the Chinese School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rrow theme and thin theme. In terms of artistic spirit, the rich artistic styl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aesthetic pursuit and artistic spirit contained in many arts provide the nourishment of artistic spirit for the animation of Chinese school.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folk art and literati art, the animation works of Chinese school not only have the profound atmosphere but also the high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distinctive national style of art and the core of national spirit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Chinese School" animation works to become a school of their own, and also the valuable wealth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animation industry better. In the system, the main tim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school is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In the non-commercial and non-market-oriented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e "Chinese school" lacks the market concept, the awareness of commodity propaganda and packaging, and the mature market operation experience. This has brought some difficulties to our industrialization today. In today's world, in the tide of industrialization, as a highly valu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under the increasingly relaxed policy environment, The revival of Chinese School nee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nimation works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commercial operation model.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刚;;高校定格动画教学的冷思考[J];艺海;2011年08期
2 王超杰;;浅谈动画技术的发展历程[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3 吴金龙;;浅谈新时代动画技术与艺术的结合[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4 雍晴;李磊;唐雪莲;;“中国学派”动画的艺术特征及文化阐释[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5 陈剑;;从动画的制作流程看动画教学“产学研”结合的必然性[J];美与时代(上);2011年08期
6 周红亚;米高峰;;曲折中的奋进——中国二维动画制作技术发展解读[J];考试周刊;2011年47期
7 黄卢建;;漫谈广西民族元素与动漫创作[J];出版广角;2011年09期
8 吕江;;解读“中国元素”动画创作中存在的误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
9 李光羲;;中国声乐走向世界——听宋祖英、韩红演唱[J];艺术教育;2004年02期
10 杨淑;;应用性动画的创造手法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东川;柳克俊;;试论系统工程的中国学派与系统科学的中国学派——钱学森院士的杰出贡献[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军;徐光佑;陶霖密;;支持多动因动作及其融合的生动人脸动画技术[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3 刘箴;;航天器飞行姿态三维遥现视景动画技术研究[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4 王书庆;石洞;王泳芳;;桥梁方案设计中的三维动画制作[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6年
5 孙东川;朱桂龙;孙凯;;弘扬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一项基本举措——对于编写系统工程教材的思考[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7 刘人怀;孙东川;孙凯;;管理与管理科学的正本清源的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许佳奕;黄晟盛;金小刚;张军;;群组动画在影视特技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进展2008--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编者简介[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10 卫兴华;;关于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杰;迪生通博:推动无纸动画技术的应用[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2 蒙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庆超;抛弃“三大主义” 构建“中国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张哲俊;中国学派与新世纪的比较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王洪波;环境伦理学:“中国学派”何以可能?[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于帆;动画人才的国际化视野[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对话人 徐馨 (本报编辑) 林兆华(著名戏剧导演);探索话剧的中国学派[N];人民日报;2010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梁婷;唯一能限制你的是想像力[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本报专稿 李子秋;“知华派”宫本雄二能否改变中日僵局[N];世界报;2006年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刘华杰;中国学派的标志性著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晓昱;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水墨动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王建陵;基于创新优势的当代美国动画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秦培煜;基于物理模型的流体动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皓;语音驱动的人脸建模与动画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邹北骥;人脸造型与面部表情动画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肖俊;智能人体动画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徐颂华;中国书画艺术电子化创作的初步算法性探索[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然;基于单线平涂的二维动画本体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俞俊;基于可视媒体融合的二维数字角色生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远斌;三步走,,再造中国学派[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2 肖蓉;定格动画材料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惠芳;动画影像及其设计元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鹤;从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借鉴看国产动画发展[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池成;浅析民族化在动画中的表现[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程兴勇;景观动画技术在景观设计表现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沈洁馨;科教动画视听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范玉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创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赵容浩;浅谈漫画和动画创作的相互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娜;国产动画生产和传播中若干问题的辨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10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241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