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社交网络中动漫传播模式解读——以新浪微博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15 12:00

  本文关键词:社交网络中动漫传播模式解读——以新浪微博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动漫传播 社交媒介 微博


【摘要】: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在动漫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媒介的发展延伸了人们感知动漫的能力。漫迷接触漫画的主要形式经历了由纸质媒介到电视媒介再到互联网的变化。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不仅给漫迷提供了海量的动漫信息,也给动漫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传播渠道,而动漫在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从一开始杂乱无章的动漫网站、动漫论坛传播,发展为依靠社会性媒体进行传播。本文从动漫传播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动漫在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着重分析动漫信息在新浪微博这一社交媒介的传播模式,阐述动漫文化在社交网络上的流行趋势。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关键词】动漫传播 社交媒介 微博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一、社交网络何以影响动漫传播者手机APP随时随地在微博上分享、讨论。微博用户之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但凡重要的技术革命都伴可以关注,不需要别人的同意就能成为他的粉丝,从而在随媒介革命,人类活动本质上讲就是信息传播的活动,动第一时间得知所关注的微博发表的信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林;;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J];新闻记者;2011年09期

2 王君泽;王雅蕾;禹航;徐晓林;王国华;曾润喜;;微博客意见领袖识别模型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芳;;由民众与政府互动看政务微博[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王君泽;王国华;徐晓林;;革命2.0: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政治安全风险——以互联网作用下的埃及政局突变事件为例[J];电子政务;2012年09期

3 李新军;;论微博的新媒体特性[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孙乃利;王玉龙;沈奇威;;微博客意见领袖识别的研究[J];电信技术;2012年12期

5 胡沈明;赵振宇;;微博表达:意见与关系的重构[J];国际新闻界;2012年12期

6 陈强;曾润喜;;微博谣言:概念、功能与治理[J];电子政务;2013年01期

7 王君泽;马静;杜洪涛;;微博舆情分析平台的框架与支撑技术研究[J];电子政务;2013年01期

8 王雅蕾;王国华;;微博自净化:功能及其可能性[J];电子政务;2013年01期

9 马静;徐晓林;;政务微博问责泛在化研究[J];电子政务;2013年01期

10 李志雄;;网络社群的变迁趋势和负效应——以微博为例的多维视角分析[J];当代传播;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微博舆论场要素——基于“小悦悦事件”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谷羽;微博客平台的企业公益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曾庆香;微公益传播研究—主体.模式.影响[D];武汉大学;2014年

4 谷羽;微博客平台的企业公益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艳;民意表达与公共参与:微博意见领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6 杨东辉;基于情感相似度的社会化推荐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童希;微博上的公共事务意见领袖[D];复旦大学;2013年

8 杜晓曦;微博知识交流机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林;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孟庆奎;碎片化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刘福利;商业化对微博公共领域的影响[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谢沁;新媒体时代表达方式的改变[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5 宁琳;微博慈善公益传播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李皓;大学生微博使用与满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孙亮;微博领域的公德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傅颖;企业微博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9 王英英;公共知识分子微博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军宏;主流纸媒建构微博形象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年02期

2 丁雪峰;胡勇;赵文;吴荣军;胡朝浪;杨勇;;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特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卢金珠;;微博客传播特性及盈利模式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王君超;郑恩;;“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薛可;陈f^;;BBS中的“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为例[J];新闻大学;2010年04期

6 余红;;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筛选模型初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02期

7 丁汉青;王亚萍;;SNS网络空间中“意见领袖”特征之分析——以豆瓣网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韶辉 ,进平 ,赵伟;浅谈媒体的交互性发展趋势[J];采.写.编;2005年03期

2 曾耀农;滕焕强;;传播模式美的概括[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莫永华;寇冬泉;胡华进;郑小军;;人类分层传播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6年01期

4 陈跃刚;吴艳;;网络广告传播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8期

5 王泸生;;“博客”对社会文化及其传播模式的影响[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张惠梅;;图书馆服务品牌的传播模式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7 谢清果;张苹;;记者博客的传播模式及其价值[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白柯;;“手机+互联网”传播模式研究[J];新闻战线;2008年02期

9 刘金星;;试论人内传播的“蛋式传播模式”——兼与林之达先生商榷[J];国际新闻界;2008年01期

10 陈功;李慧;;文艺传播模式的三种研究范式探微[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师曾志;;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罗兰秋;;“体育小广告赛事大语境”传播模式研究-以《体坛周报》为例[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3 常松;胡凤;;民国时期我国健康教育传播模式研究[A];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傅姣萍;;对浙江记忆传播模式的几点思考[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5 孙剑;;5W传播模式的资源位分析[A];中国传媒经济(第三辑)[C];2006年

6 刘淑梅;李淑云;;论哈罗德·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视野下的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强;;电子纸阅读器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模式的影响[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8 张宏伟;;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传播模式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9 杨楠;;NBA文化传播模式对发展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产业的启示[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邢宇皓;李大光教授指出——“灌输式”科学传播模式亟待转型[N];光明日报;2009年

2 文闻;创新传播模式 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杨敏 编译;技术进步更新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李大光;科学传播模式亟待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5 王云峰;大众参与型传播模式下媒体应注意的问题[N];中华新闻报;2006年

6 ;探索中国市场品牌传播模式[N];法制日报;2007年

7 高菲邋陆地;中国电视媒体的转型与创新[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鹤;传统媒体移动化步伐加速[N];人民日报;2014年

9 河南省委党校图书馆采编部主任 曹淑霞;图书馆:传承文化原始属性不容忽视[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10 武秋和;网上书刊交易会显魅力[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滕朋;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甜;个体间知识传播模式及其对组织知识传播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范皓;上海对外传播工作中非媒体传播模式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王晶晶;人肉搜索的传播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贺志勇;大众媒介作用下的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斌;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婧;微博直播的传播模式及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安颖;微电影的传播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林;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小玢;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模式与发展空间研究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10 潘俊楠;韩剧在我国的网络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3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543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b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