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9:01

  本文关键词: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增强现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数字化植入 数字技术 数字动画


【摘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沉淀了大量弥足珍贵的、丰富而又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 e Cul tural Heri tage,ICH)。 ICH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形态,被喻为是代表我国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基因。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ICH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ICH原来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空间难以维系甚至有的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而不复存在,导致有的ICH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甚至濒临消亡,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文化产品正搭上信息高速公路瞬间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与蔓延,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手段,不仅向世界其他国家源源不断输送蕴含本国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侵略的同时,赚取了大量物质财富,还在全球范围内掠夺世界其它国家的文化资源,打造代表西方价值观的文化产品。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将会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与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数字动画技术,将取材于我国国家级ICH木兰传说文化背景的美国动画大片《Mulan》以及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素材的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反过来推向中国市场,就是一个鲜活的、令国人痛心的案例。这一事件的出现,生动地给国人上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文化课。ICH保护可分为抢救式保护和开发式保护两种方式,在当前尴尬的困境下,如何有效地保护好、合理开发利用好我们弥足珍贵的ICH,是当下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每一个国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它能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数字信息叠加在现实环境之中,并将这种虚拟数字信息与现实环境融为一体,通过显示设备将这种虚实融合的场景加以呈现,从而使现实环境呈现出信息增强的效果。这种增强信息的呈现,使体验者不仅能感知真实世界的信息,还能同时感知真实世界以外的虚拟数字信息,从而能有效增强体验者对真实世界环境的感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AR技术的研究也从早期的军事、航空等高端领域的应用研究转向了教育、娱乐、文化、旅游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开发研究。 本文结合AR技术基本原理与ICH基础理论知识,提出了一种在现有的ICH物质媒介载体中实施文化数字化植入的开发模式,进行基于AR技术的ICH数字化开发式保护的探索研究。本项研究从ICH数字化保护现状出发,指出了ICH数字化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构建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文化数字化植入的ICH开发模式理论框架CDIM(Cultural Digitalized ImplantationModel, CDIM),并以此理论框架为基本指导思想,设计了一个面向ICH数字化实践应用开发的增强现实文化数字化植入系统原型ARCDIS(Augmented Reality Cultural Digitalized Implantation System, ARCDIS),重点探究了构建文化数字化植入开发模式CDIM的理论基础、构建过程以及增强现实文化数字化植入系统原型ARCDIS的研究与设计,并结合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平台,进行了系统原型应用实例的设计与实现等问题,旨在探索一种基于AR技术的ICH开发式保护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操作思路。“非物质”性是ICH的重要属性之一,寻找合适的载体形式使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体验不了”的无形文化有形化、可视化和情境化,使其更好地得到有效的诠释、展示与传播,是ICH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研究的基于AR技术的ICH开发利用的思路与策略,是一种将ICH文化内容以数字形态植入在现有的物质媒介载体之中,形成虚实融合、交互式的文化体验,有利于促进ICH的数字化诠释、数字化展示与数字化传播等。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 (1)在对国内外ICH数字化保护研究现状和AR技术在文化领域的研究进展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AR技术的ICH数字化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针对现有ICH开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构建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文化数字化植入的ICH开发模式理论框架CDIM。 (3)设计了一个面向ICH数字化实践应用开发的增强现实文化数字化植入系统原型ARCDIS,从系统总体结构体系、软硬件架构与主要技术等层面分别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4)将文化数字化植入的ICH开发模式理论框架CDIM与增强现实文化数字化植入系统原型ARCDIS进行实验性探索研究。从民间文学类ICH保护、开发利用现状出发,以国家级ICH黄鹤楼传说为例,探究了ARCDIS系统原型应用实例实验性的设计与实现,并在移动智能终端平台上进行了测试,给出了相关的实验测试结果。 本文研究的文化数字化植入的ICH开发模式理论框架CDIM和增强现实文化数字化植入系统原型ARCDIS,是一种集成利用最新现代科技手段实施ICH数字化开发式保护的创新思路与方法,在ICH数字化研究与实践领域具有前沿性,对于促进未来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发展,实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增强现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数字化植入 数字技术 数字动画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91.9;G122
【目录】:
  • 研究价值与主要创新点6-11
  • 中文摘要11-13
  • Abstract13-16
  • 1 绪论16-32
  • 1.1 选题背景与提出问题16-17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17-19
  • 1.2.1 研究目标17-18
  • 1.2.2 研究意义18-19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0
  • 1.3.1 研究内容19-20
  • 1.3.2 研究方法20
  • 1.4 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阐述20-30
  • 1.4.1 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
  • 1.4.2 增强现实22-26
  • 1.4.3 文化数字化植入26-29
  • 1.4.4 文化标签29-30
  • 1.5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30-31
  • 1.6 本章小结31-32
  • 2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32-45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内研究现状32-34
  •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国外研究现状34-37
  • 2.3 增强现实在文化领域的研究现状37-43
  • 2.4 相关问题研究评述43-44
  • 2.5 本章小结44-45
  • 3 基于AR技术的ICH数字化开发的可行性研究45-57
  • 3.1 必要性分析45-50
  • 3.1.1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时代发展需要45-47
  • 3.1.2 ICH的有效诠释、展示与传播的需要47-49
  • 3.1.3 遗产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9-50
  • 3.2 可行性分析50-56
  • 3.2.1 AR及相关支撑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50-53
  • 3.2.2 丰富的ICH为AR应用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内容创作素材53-54
  • 3.2.3 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发展为ICH开发式保护提供了政策保障54-56
  • 3.3 本章小结56-57
  • 4 文化数字化植入的ICH开发模式CDIM理论框架研究57-76
  •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现状与问题分析57-62
  • 4.1.1 开发模式现状分析57-59
  • 4.1.2 现有的开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59-62
  • 4.2 文化数字化植入的ICH开发模式CDIM理论框架的构建62-72
  • 4.2.1 文化数字化植入的基本思路62-65
  • 4.2.2 构建开发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65-69
  • 4.2.3 文化数字化植入的ICH开发模式CDIM理论框架的构建69-72
  • 4.3 文化数字化植入开发模式CDIM的优势与特点72-75
  • 4.3.1 文化数字化形态与物质载体形态虚实融合72-73
  • 4.3.2 文化内容实时互动式体验73
  • 4.3.3 增强物质媒介载体的文化承载功能73-74
  • 4.3.4 数字化开发与原生态保护结合74-75
  • 4.4 本章小结75-76
  • 5 增强现实文化数字化植入系统原型ARCDIS设计76-97
  • 5.1 需求分析76-79
  • 5.1.1 用户需求76-78
  • 5.1.2 系统功能需求78-79
  • 5.1.3 系统性能要求79
  • 5.2 系统结构体系79-82
  • 5.2.1 系统层次结构79-81
  • 5.2.2 系统模块结构81-82
  • 5.3 系统组成82-87
  • 5.3.1 系统硬件架构82-85
  • 5.3.2 系统软件体系85-87
  • 5.4 系统相关技术问题分析87-96
  • 5.4.1 系统涉及主要技术87-92
  • 5.4.2 系统开发平台92-96
  • 5.5 本章小结96-97
  • 6 应用实例开发与实现97-119
  • 6.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97-98
  • 6.2 黄鹤楼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98-102
  • 6.2.1 核心文化内涵与价值98-99
  • 6.2.2 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99-100
  • 6.2.3 数字化开发策略100-102
  • 6.3 设计与实现102-118
  • 6.3.1 系统目标任务103-104
  • 6.3.2 系统流程104-105
  • 6.3.3 技术实现105-110
  • 6.3.4 实验结果110-118
  • 6.4 本章小结118-119
  • 7 总结与展望119-122
  • 7.1 论文总结119
  •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119-122
  • 参考文献122-13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131-132
  • 致谢132-1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必勇;张莹;;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年04期

2 樊锦诗;;敦煌石窟保护与展示工作中的数字技术应用[J];敦煌研究;2009年06期

3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4 刘建华;张蕊;;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东南文化;2008年05期

5 王伟华;;博物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展示与实体展示[J];东南文化;2011年05期

6 李畅;张平;黄小兵;;基于Java的增强现实视频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9年03期

7 贾楠;;从《功夫熊猫》反观中美文化的差异[J];电影文学;2011年10期

8 高鹏;;利用数字化档案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9 杨洪;袁开国;黄静;;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10 彭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09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斌;基于G/S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数据可视化共享机制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丁灵鸽;城市新区主导区域城市设计中的文化植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飞龙;京剧脸谱数字化建模与绘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袁庆曙;数字化互动陈展技术与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84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784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