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2:49

  本文关键词: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 青少年亚文化 抵抗 文化价值 社会价值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型的网络亚文化现象也不断涌现。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青少年群体是最敏锐,最前沿,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用户。他们借助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并坚持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即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是指青少年群体在当代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下,借助互联网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区别于主流精英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网络虚拟社区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和网络恶搞,网络动画和网络动漫符号,网络游戏等。在文化特征上,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从表象上来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在虚拟世界中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狂欢化。另外,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还隐含着深刻的内涵,青少年通过创造和传播网络亚文化来颠覆着主流文化,讽刺和戏谑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了他们对主流精英文化的不满和抵制,体现了后现代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特征。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是在主体认同危机、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的渗透及物质技术基础的推动下产生并盛行的,同时也体现了与商业之间的收编与博弈的文化关系。作为青少年群体独有的网络文化形式,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丰富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维护群体利益和社会和谐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带动主流文化以及文化传播向“交互式”发展;而充分尊重社会主体的话语权则体现了其社会价值。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法,以社会学、传播学为主要理论支撑,对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现象,及现象背后的理论共性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解读。既进一步加强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建设,同时也对当代青少年群体身心发展、思想提升,及对文化多元化和社会结构长久稳定发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亚文化 抵抗 文化价值 社会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7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4
  • 0.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本文的创新之处14-15
  • 0.4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的相关概念15-17
  • 第1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特征17-27
  • 1.1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17-22
  • 1.1.1 网络虚拟社区17-20
  • 1.1.2 网络动漫20-21
  • 1.1.3 网络游戏21-22
  • 1.2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特征22-27
  • 1.2.1 青少年的沉迷:追逐亚文化的娱乐狂欢22-23
  • 1.2.2 青少年的反叛:对主流文化的颠覆与批判23-24
  • 1.2.3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的后现代化趋向24-27
  • 第2章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的建构原因27-32
  • 2.1 语境分析:刺激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发展的文化因素27-29
  • 2.1.1 青少年文化与我国文化语境中制度文化的博弈27-28
  • 2.1.2 青少年亚文化在商业文化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8-29
  • 2.2 物质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建构虚拟与互动的关系29-30
  • 2.3 主体心理动因:从自我认同危机到想象共同体的归属30-32
  • 第3章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现象32-38
  • 3.1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存在的合理性32-34
  • 3.1.1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文化价值32-33
  • 3.1.2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的社会价值33-34
  • 3.2 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自身的局限性34-38
  • 3.2.1 话语狂欢:信仰虚无34-35
  • 3.2.2 解构与对抗:价值取向紊乱35-36
  • 3.2.3 如何规避网络传播视域下青少年亚文化的局限性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军;;论图书馆抑制亚文化的特殊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06期

2 曹晶晶;;从青少年亚文化视角解读“曾轶可现象”[J];新闻世界;2010年S2期

3 刘艳;彭絮;;亚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J];情报科学;2007年10期

4 胡疆锋;;意识形态 媒体 商品——亚文化的收编方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杨玳Z{;;新媒体亚文化的盛行现象与价值解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郝雨;路阳;;“\L丝”现象的亚文化解读与反思[J];新闻界;2013年10期

7 许莹莹;康秀平;姚建惠;;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青少年亚文化的现状[J];青年记者;2013年20期

8 周粟;;亚文化“风格”背后的风景[J];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02期

9 张华;;世博会志愿者群体亚文化研究[J];当代传播;2011年01期

10 杨曙;;离散与收编中的异托邦亚文化——《非诚勿扰》透视[J];济宁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杭湖;;公职群体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规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刘诗嘉;;犯罪的亚文化视野[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山东;;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亚文化特征分析——基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视角[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郭子贤;;黑社会(性质)组织亚文化形成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王先文;;“城中村”的亚文化性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孙红刚;李晓文;;青少年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点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洁;徐锡五;;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蔡骐;;大众传播时代的青少年亚文化[A];新闻学论集(第23辑)[C];2009年

9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犯罪学思考——兼析佘祥林案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童戈;;我看同性恋、防艾与文化[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中红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N];东方早报;2011年

3 陈霖 马中红;亚文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N];南方周末;2011年

4 朱迅W,

本文编号:879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879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b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