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动漫艺术论文 >

基于线画的三维几何建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30 14:13

  本文关键词:基于线画的三维几何建模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线画 曲线网络 几何建模 几何分割 交互式分割 各向异向测地线


【摘要】:工业、娱乐、教育等产业对数字几何的运用日益增多,推动了数字几何建模和分析快速发展。数字几何模型的获取和建模方式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但常见的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从真实物体出发,借助三维扫描装置,自动重建物体的三维模型;另一类是参考真实物体,从零开始,交互式地创造全新的三维概念模型。后者常见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游戏动漫角色和场景设计等,其通过在三维空间中勾画一组三维参数曲线来表示物体的抽象模型,我们将这种模型的抽象称为三维曲线网络。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从三维曲线网络自动生成三维曲面的方法。数字几何模型的一些应用,例如形状匹配、参数化、纹理贴图、重网格化等,依赖于数字几何分析,尤其是几何模型分割。具有“语义”意义的分割一直是几何模型分割的难点,大部分研究依赖于几何的形状描述,分割效果参差不齐。从几何的角度上看,符合语义的分割,一般指每个分割区域是同质的(homogeneous),既区域内所有的点的几何属性(如曲率)相近,同时,不同分割区域间在相邻的边界处又很不同。针对带语义的分割需求,本文提出了两种分割算法,一种是全自动算法,另一种是交互式的方法,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论文的创新点包括:1.一种新的从三维曲线网络生成三维曲面的算法:如何从三维曲线网络生成三维曲面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经典问题。与以往大多数方法不同,本文方法生成的曲面没有任何限制/约束,可以是流形(manifold)或者非流形曲面,也可以具有任意亏格(genus)的拓扑结构。算法的新颖之处在于将该问题的解看成一个路径系统(routing system),转化问题为求解网络中每个节点和每条边的局部映射。路径系统与线圈集一一对应,节点沿着路径方向依次访问各边,并回到原点即构成闭合线圈(cycle),对所有闭合线圈进行曲面化即生成三维曲面。得益于路径系统的局部独立性,算法允许实时地修改节点和边的局部映射,调整局部结果。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算法更快、更精确且可生成更一般的几何和拓扑。2.基于特征线的三维网格分割:网格上显著特征线一般是不同区域间的边界,因此网格分割的边界与特征线对齐时,更加符合“语义”分割要求。不同于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等分割方法需要用户输入类数,本文推广无参数的关联聚类(correlation clustering)算法,对构造的带负权重图进行分割。本文利用定义于网格的各向异性度量来计算网格边的长度,做为正权重边,然后获取网格的特征线,根据特征线的特征强度来定义负权重边。本文设计迭代最小割算法来求图的最小权重割,与通用的关联聚类相比,本文算法更高效,且两者准确度相近。3.基于各向异向测地线的交互式三维网格分割:交互式网格分割方法需要在精确性和易用性之间平衡,大部分方法要么允许用户简单快速的分割,但是未能精确控制分割边界,要么达到精确性却过于耗时。本文的方法受启发于交互式图像分割经典工具live-wire,既用户在模型上依次选择若干个点,算法自动生成相邻点的路径。所有的路径构成模型的分割边界线。本文定义分割线为一种新的张量描述的各向异性度量的测地性,其改进了其他度量的稳定性和特征敏感性。同时,根据原欧氏度量的测地线算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嵌入网格(mesh embedding)的简单高效地求各向异性测地线的算法。该工具特别适合于勾勒与特征或者曲率方向对齐(align)的分割线。通过实践表明,本文方法可在非常小的时间代价下达到精确分割。
【关键词】:线画 曲线网络 几何建模 几何分割 交互式分割 各向异向测地线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91.7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研究背景12-19
  • 1.1.1 几何建模12-17
  • 1.1.2 几何分割17-19
  • 1.2 基于线画的几何建模19-22
  • 1.2.1 线画绘制19-20
  • 1.2.2 线圈生成20-21
  • 1.2.3 曲面生成21-22
  • 1.3 三维几何分割22-24
  • 1.3.1 交互式分割23-24
  • 1.3.2 自动分割24
  • 1.4 论文贡献及组织结构24-26
  • 第二章 相关工作26-36
  • 2.1 基于线画的几何建模26-28
  • 2.1.1 线圈生成26-28
  • 2.2 基于线画的几何分割28-36
  • 2.2.1 自动分割28-32
  • 2.2.2 交互式分割32-36
  • 第三章 基于三维曲线网络的几何建模36-54
  • 3.1 问题描述38
  • 3.2 路径系统38-41
  • 3.2.1 线圈存在性证明40-41
  • 3.3 线圈搜索算法41-48
  • 3.3.1 度量定义41-44
  • 3.3.2 优化搜索44-46
  • 3.3.3 线圈简化46-48
  • 3.4 用户交互设计48-50
  • 3.4.1 曲线容量调整48-49
  • 3.4.2 面片可视化49
  • 3.4.3 线圈修正49-50
  • 3.5 结果分析50-53
  • 3.6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基于特征线的网格分割54-66
  • 4.1 方法概述54-55
  • 4.2 问题形式化55-58
  • 4.2.1 特征线计算57-58
  • 4.3 迭代最小割算法58-63
  • 4.3.1 算法与实现58-60
  • 4.3.2 边界光滑60-62
  • 4.3.3 交互式UI设计62-63
  • 4.4 结果分析63-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基于线画的交互式网格分割66-82
  • 5.1 问题概述66-68
  • 5.2 几何度量设计基础68-71
  • 5.2.1 数学基础68-69
  • 5.2.2 度量定义69-71
  • 5.3 各向异性几何度量71-73
  • 5.4 各向异性测地线73-77
  • 5.4.1 细分三角形法73-76
  • 5.4.2 测地线计算76
  • 5.4.3 法向和范数函数的线性插值76-77
  • 5.5 交互式界面设计77-78
  • 5.6 结果分析78-79
  • 5.7 本章小节79-8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2-86
  • 6.1 论文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改进82-83
  • 6.2 研究展望83-86
  • 致谢86-88
  • 参考文献88-97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益君;;凸域中的拟测地线[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测地线[J];纤维复合材料;1986年04期

3 邹振强,汪国昭;旋转面计算机辅助缠绕设计中的拟测地线算法[J];计算机学报;1999年04期

4 杜培林;屠长河;王文平;;点云模型上测地线的计算[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年03期

5 赵宏艳;王国瑾;;过测地线的优化曲面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02期

6 白晓明;王成章;;基于二维测地线距离保持映射的人脸识别[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5期

7 杨斌;范媛媛;王继东;;点云模型上近似测地线的计算[J];计算机应用;2011年04期

8 李萌坚;耿卫东;潘云鹤;;基于扩展测地线的鞋楦围长测量[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3年10期

9 杜宏云;唐月红;彭小新;;测地切割磨光曲线的生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07期

10 陈杰;王国瑾;;过测地线的近似极小直纹曲面设计[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杰;杨庆山;;膜曲面裁剪及平面展开的二次测地线法[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杜培林;屠长河;王文平;汪嘉业;;点云模型上测地线的计算[A];几何设计与计算的新进展[C];2005年

3 郭清伟;胡梅;;以给定的三次Bézier曲线为边界测地线的双三次Bézier曲面构造[A];第六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火根;过测地线的曲面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4年

2 庄一新;基于线画的三维几何建模与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黄体仁;次黎曼测地线的存在性与光滑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田贵花;类光测地线的变分和动态黑洞的熵[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海晟;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弯管CAD/CAM系统[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庆;基于目标函数极值优化问题膜结构裁剪设计中生成测地线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礼林;带测地线的两类曲面的逆向设计[D];浙江大学;2016年

3 程鹏;计算三角网格模型上的最直测地线[D];山东大学;2010年

4 黄学斌;测地切割磨光曲线及其性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杜培林;点云模型上测地线计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齐贤;三维网格模型上近似测地线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宗恒;基于测地线的地层网格生成与实时显示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杨丽萍;Carnot群上测地线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韩燕苓;次黎曼测地线的刻划[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黄敬瑜;三维模型精确测地线及其若干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48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ongmansheji/948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