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数码叙事学的发展
[Abstract]:Digital media,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provid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users with a new platform for telling their own stories, bringing together narrative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t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news, history, advertising, art and so on, into shared resources. It changed people's narrative idea and way, thus promoted the birth of digital narratology. Digital narratology is a branch of 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With interactive narration based on digital media as the core category, digital narratology adapts to the need of construct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network age, which has important value and broad prospect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2009年度重点项目“西方数码艺术理论六十年”(编号:09AA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国兴;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叙事倾向[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2 夏吉英;;我国电视广告的叙事学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吴小玲;网络游戏对古典作品的重构——以《吞食天地Online》和《三国策Online》为例[J];当代传播;2005年02期
4 白贵;周正昂;;网络时代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J];当代传播;2006年02期
5 刘晴;冯小刚贺岁电影叙事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李岩;第二人称叙事的魔力——解读韦尔蒂短篇小说《钥匙》的叙述逻辑[J];俄罗斯文艺;2005年02期
7 陈小慰;当代英美通俗小说的译介与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江少川;双重边缘 生存悲剧 现代叙事——评旅美女作家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军华;王晓勇;;电视新闻叙事的视角转换与主题建构——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新闻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晓辉;“真人秀”节目中的叙事——兼谈它的隐私故事[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3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5 陈力君;代言与立言:新时期文学启蒙话语的嬗变[D];浙江大学;2004年
6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7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春燕;单幅漫画作品中的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小勇;《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后现代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樊改霞;多元文化中学生交往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克非;评加拿大媒体对文化多样性的描述——不可忽视的缺憾[D];四川大学;2003年
6 姚红玉;我的新教师生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丽珍;电视广告中的隐喻现象解读[D];苏州大学;2003年
8 纪军;女书叙事诗与女性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媛;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与叙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儒国;教学理论应用的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亦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叙事结构研究述评[J];青年文学家;2011年01期
2 葛跃;;金圣叹叙事学思想研究——从金圣叹对《水浒》《西厢记》的局部修改看其叙事学思想[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舒艳;;“实录”与“虚构”——试论唐叙事诗的叙事手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杨东方;王海燕;;论李渔爱情小说的创新性及其意义[J];社科纵横;2006年09期
5 胡吉星;;“史”与“剧”的叙事——《赵氏孤儿》版本流变的历史解构意义[J];名作欣赏;2008年10期
6 银书瑶;;优美的转身——试用图像叙事解读《弗兰德公路》[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银书瑶;;优美的转身——试用图像叙事解读《弗兰德公路》[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勇;;明清小说叙事转换技法谈略——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例[J];齐鲁学刊;2011年02期
9 李冀;说说《当说者被说的时候》[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方志红;;近30年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研究回顾[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安德明;;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2 王颖;;酒与《水浒传》的叙事艺术[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3 杨利慧;;民间叙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话的口头表演为例,兼谈中国民间叙事研究的方法问题[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4 刘哲;;《水浒传》“林冲上梁山”的叙事艺术[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5 李玫;;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上海书写比较——以《长恨歌》为例[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阳富;;对传统文化的隐喻书写——《茶倌来信》叙事策略探微[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樊宪雷;;硕士论文提要:贾平凹长篇小说中叙事技巧的流变与创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8 金宏宇;;副文本与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盛;建构中国本土的叙事学理论[N];文艺报;2011年
2 刘绍信;叙事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拓展[N];文艺报;2005年
3 张颐武;再思和追问[N];山西日报;2005年
4 南帆;散文:向各个角度敞开[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方汉文;中国小说美学研究新路径[N];文学报;2006年
6 马力;月下风味[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郭艳;评王彬的《红楼梦叙事》[N];文艺报;2006年
8 格非;文学的危机和可能[N];文学报;2008年
9 程永新邋罗岗;在“离散”中寻求“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陈晓明;实证批评的魅力[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俞敏华;形式的表象与深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国华;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李丽丹;18-20世纪中国异类婚恋故事的叙事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素霞;多语合弦:90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革命[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翟红;论8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语言实验[D];苏州大学;2004年
8 孙高娃;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内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婧;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2 吕萍;叙事与阐释:鲁迅小说及其电影改编[D];青岛大学;2006年
3 张倩;论《红楼梦》的季节叙事[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亚南;《搜神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王利剑;那一双“善于勾织的纤纤巧手”[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勇;汉赋叙事修辞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7 龚小娟;从“第一人称”看新时期女性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房芳;杜拉斯与陈染叙事言语之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胡春毅;双重诗学的穿越[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刚;莫言创作美学品格的叙事学研究[D];聊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9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30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