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图像文化对架上绘画的影响
[Abstract]:True art must be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history, media, technology and function. Image will have a very significant impact on art, even it itself is becoming art, becoming a part of art form. It is inescapable for us. Almost all Chinese figurative works for more than 20 years have been photographed. Photo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era of machine reproduction. We can't draw without photos. Do we use photos or are we drawing pictures? The problem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the history of image culture and the history of painting have been completely melted by images from the initial boycott to shelf painting. In the pattern of modern western art, generations of painting geniuses are sensitive to the profound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images to art. Let go of the use of images, so that the shelf painting in the complex post-modern media stuck to a small piece of valuable edge identity. The omni-directional development of visual art in the image age, the emergence of multimedia, film, advertising and so on have brought new visual impact to the public.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and undeniable phenomenon that painting on the shelf is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ntegrated with other forms of media. However, this will not make the easel painting exit, but promote it to seek better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ontex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燕;;精英低头 大众狂欢[J];时代人物;2007年11期
2 黄海蓉;;消费图像与当代绘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欧阳文风;王丹;王静;;“图像社会与文学发展”专题学术座谈会综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R.舒斯特曼 ,罗筠筠;通俗艺术对美学的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9期
5 朴莲玉;;试论黑龙江省朝鲜族的大众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03期
6 熊黎明;大众文化研究的基础:文本细读[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7 张文红;别有新识天地宽[J];前线;2003年07期
8 李广琼;信息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形态[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陶东风;研究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答赵勇博士[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10 刘水平;大众文化合法性的取得及其理论资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国初年的大众文化与小知识分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张同胜;;《水浒传》与大众文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俐;话说大众文化[N];西藏日报;2002年
2 许锋;大众文化的迷失[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谭丽娟;用电视解读大众文化[N];中华新闻报;2003年
4 段建军;用先进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N];光明日报;2002年
5 ;大众文化 雅俗共赏[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6 卢蓉;大众文化之世俗剧[N];文艺报;2003年
7 邹广文;大众文化与当代[N];学习时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与大众文化一起喝下午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封秋昌;作家要具有的一定精神高度[N];文艺报;2010年
10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4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谢中山;全球化语境中当下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黄品嘉;论文化产业精英的文化品格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鹏飞;大众文化视野中历史电视剧的叙述策略[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陈文育;图像时代的美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一帆;视觉文化时代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架上油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谢中山;影响的焦虑——大众文化与新生代作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志;本雅明大众文化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贞;论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岭;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运用的语境化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岩;经典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宗立华;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和建设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93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493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