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告: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外“语文课”啥模样?[J];考试(高考语文版);2011年Z5期
2 ;怎样构建语文课程单元[J];江苏教育;2011年13期
3 欧建招;;语文课程“有效教学”浅议[J];广西教育;2011年25期
4 陈晓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年08期
5 金蕙;;“关注课文表达,提高语文课效率”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6 贺敏;;“三妙”“二跳”——激发文本新生命活力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7 尉岚;;静观整合,扬长避短[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8 胡慧娟;;语文课程中语言情感体验的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9 徐丹;;当前语文课程内容的困境与出路[J];文学教育(下);2011年07期
10 方祝英;;试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改革[J];教师;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平;;民国时期语文课程文件附录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庄敏;;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方法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谭文英;;让想象之花开得更美——阅读教学中想象力培养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卢慧彬;;语文的科学性系统性材料性载体性工具性技术性及课程设计要点[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恽亚青;;语文课 让我喜欢 让我忧——谈存在的误区与改变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黄淑芬;;论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黄强军;李山林;;“语文课程语言知识内容”辨正[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兵强;沈旺盛;;别让孩子作文从小就陷入“人文分离”的泥淖——实实在在做人,真真切切作文[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改革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宝积学区 王红霞 闫积芳;浅议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杨炳辉;语文课程:看看日本怎么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蔡凡;五彩缤纷话春天[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吴东彬;现代广告传播与建设小康社会[N];中国工商报;2003年
5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睿;解读“语文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温儒敏;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新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尹朝安;如何让语文课程走进生活[N];黔西南日报;2010年
8 李锦魁 蒋学炉;现代广告,,沟通为上[N];民营经济报;2005年
9 江苏省邳州二中 张源;浅谈语文课程中的荣辱观教育[N];学知报;2010年
10 唐江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转变语文学习方式的新样本[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敏;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毅;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龙;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德珍;现代广告: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群;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惠勤;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燕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陆春燕;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谢;新课程下语文课堂交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庆桢;论语文课程的人的完整性建构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俞涛;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代利利;高职语文课程目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军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6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53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