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京津冀区域重点高铁媒体资源及受众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8 02:48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也开启了新的时代,高速铁路建设的技术条件日益成熟,而高速铁路网络的普及范围也日益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容易去接受并尝试新鲜的事物,而高铁因为它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已然发展成为我国国民日常出行的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同时,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的对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国,也惊叹于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支付宝、共享单车、高铁和网购,外国媒体也对我国的高铁速度和安全性赞叹不已。高铁已经成为了代表现代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在发展建设我国国内高速铁路的同时,我国也开始和其他邻近国家合作建设高速铁路,如马上要开工建设的中泰铁路,届时泰国高铁旅行也将成为新的出行方式,同时这一举措也促进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建设发展。可见,高铁逐渐成为了一个热度极高的社会话题,也引来了各类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再次,近些年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开始逐步向外转移,促进了北京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速度逐步加快。同时,2008开通运营的京津城际铁路也开启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一个新纪元。而近两年京沪高铁、石济客运专线的建设及开通运营,使得京津冀区域的高速铁路网络日益密集。高速铁路带来的高铁经济的发展,也使得高铁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多样化。因此,本文将对京津冀区域即“首都经济圈”的五个比较典型且人流密度较高的高铁站,即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天津站、天津西站和石家庄站的重点高铁媒体资源进行调查统计,结合问卷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受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高铁媒体——高铁移动电视所带来受众效果,从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层面分析出现某种受众效果的原因,为京津冀区域的高铁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乘客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也为运营商内容投放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图文】:

示意图,高速铁路网,示意图


图 2-1.1 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示意图“四纵”指的是:1. 京沪高速铁路,以北京为起点,沿途经过廊坊、天津州、济南、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到达终点上海虹桥站。2. 京港高速铁,以北京味起点,沿途经过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城市,

示意图,高速铁路网,通道,示意图


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蓝图(图2-1.2)。“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具体线路就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图 2-1.2 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示意图但是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高速铁路建设上的各项技术也日益成熟完善,高速铁路的通车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基本覆盖了我国的 80%以上的行政区域,并且这些区域都属于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带,,除了其人员流动数量庞大外,这些地区的人员流动速度也非常快。据最新发展规划,两年后,也就是 2020 年,我国的铁路事业营业总里程将达到 12 万公里以上。其中,规划新建的高速铁路将达到 1.6 万公里以上;再加上其他一些规划新建的铁路和部分既有线路的提速,我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络里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532.8;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雯翠;夏永妹;;京津冀区域雾霾协同治理措施奏效了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8年09期

2 钟亦;;共御“寒流” 携手共进 瑞凌股份京津冀区域经销商恳谈会在津召开[J];现代焊接;2012年11期

3 徐宇祥;;对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7年11期

4 刘琳;池志勇;李荣菊;;关于推进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协同保护利用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8年02期

5 杨宏山;石晋昕;;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政策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8年02期

6 范玉凤;王飞;;京津冀城市承载力不堪重负了吗[J];人民论坛;2016年24期

7 王德利;;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01期

8 杨先花;;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战略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32期

9 齐晓丽;冯莉俨;;京津冀区域创新壁垒研究[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684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684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