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6 21:11
【摘要】: 现代修辞批评自维切恩斯《演讲的文学批评》(1925)发表以来,在西方修辞学界广受重视,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已成为当代修辞学研究领域里的一大中心。目前我国在这一方向上的著述还十分稀少并且明显滞后,还未出现对修辞批评所作的系统性研究。而西方修辞批评研究中有相当一些批评模式或存在修辞本位不清,或范畴笼统、所指不明,或适用范围小等情况。鉴于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聚焦于修辞批评的模式研究对修辞批评进行系统探索,以推进其本位性、可操作性以及适用性,并努力构建一个符合此三种条件、适于分析多种语篇类型的修辞批评新模式。 本项研究重点参考质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采用以语言为主附加文字图表的描述性分析,通过层层论证,以严谨的逻辑性获取效度。修辞批评新模式的应用分析依据质的研究中目的性抽样原则下的具体策略,从五种语体中分别选取两个代表性语篇来验证所构模式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此外,本研究还吸收了哲学(尤其是逻辑学)、语言学(语法学、语义学及语用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而对修辞理论的借鉴,本课题始终以西方古典修辞学为基石,以当代修辞学研究为走向,以中国修辞学相关成果为参照,各项论证倚重一手资料,在吸收与反驳、继承与创新并举中不断推进研究的深入。 在构建和应用修辞批评新模式的过程中,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有意义的推进:1)合理界定了关键术语“修辞批评”;2)明确了修辞批评的本位功能;3)首次对五个具有代表性的西方修辞批评模式进行了多维度的综合对比研究,揭示了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4)在严实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范畴围绕策略(本位鲜明)、范畴间关系明确、范畴内部层层细化(操作性强)的修辞批评新模式;5)通过对广告、新闻、演讲、公文及科学五种语体中的十个语篇的详尽分析和评价验证了修辞批评新模式的广泛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解释力。此外,本研究对颇具争议的修辞批评对象、修辞批评的过程步骤,以及对“修辞发明”、“争议点”、“修辞推论”等概念的辨析,在比较和论证的基础上都提出了自己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观点。本项研究最主要的创新体现在通过重新界定和分层细化两大途径丰富和发展了修辞学研究中一些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使其由原先的模糊笼统而变得清晰具体,如对“修辞批评”和“修辞情景”所作的合理化新界定以及对所创模式中“修辞发明”、“文体”和“修辞情景”三个范畴的多层细化。在应用分析中本文将“修辞发明”下的争议点和修辞推论相结合,并将“文体”与此两要素相联系来评断其得体性与清晰性,突破了已有修辞批评分析中的单一维度或隔离状况。 该项系统研究将有助于确立修辞批评在我国语篇分析众多方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展现其独特的解释力和理论价值。围绕模式的本位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所作的探索可为已有修辞批评模式的改进和新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参照。本研究还将为语篇分析和写作教学提供直接可行的方法,对演讲、广告设计等实践性领域也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0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袁影;;中西修辞批评:渊源与特征简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牟宝凤;;英语写作中资料查阅与文章主题确定的方法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36期

3 王晓军;;论“语言为本位”的《文心雕龙》研究定位[J];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马秋丽;;修辞批评视角下的《女勇士》解读[J];芒种;2013年12期

5 李克;李淑康;;批评转喻分析的意识形态观[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6 李克;李淑康;;批评转喻分析与辞屏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7 周念哲;;先秦儒家的修辞批评观——以《四书》为例[J];三明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王旭东;;后现代主义修辞批评略论[J];作家;2011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王晓军;《文心雕龙》的篇章语用学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懋康;危机话语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悦;政治演讲中的修辞情境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4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794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0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