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法治理念:法律人微博的多模态普法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3 01:08
本文关键词:传播法治理念:法律人微博的多模态普法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21世纪这个媒体社会化的时代背景下,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当前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鉴于此,一些著名律师纷纷利用微博这个平台,通过发布庭审过程中的司法活动及对舆论热点做出评价等方式对普通大众进行普法。鉴于传统的单一的语言文字模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普法的要求,律师微博的内容往往图文并茂,有些甚至包含声音、视频等模态。因此单纯的研究语言文字模态已经不能达到全面深入的话语分析,必须包含图像等更多模态,使话语分析进入到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阶段。同时构建包括语言和图像的多模态语篇,探讨其语言和图像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普法信息的趋势,对律师微博如何传递宣传法治理念的研究也不例外。通过研究,以期为今后更好的利用微博传递普法信息提供参考。上世纪90年代,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和van Leeuwen(1996)的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应运而生。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语篇,如广告话语、多模态教学、新闻话语、电影话语等;在普法语篇中的应用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本文搜集了相关著名律师对近五年来的4件热点案件,李庄案,北海案,胡伟星涉黑案和兴邦案的庭审直播和评论以及在此期间他们针对一些舆论热点事件做的评论作为语料,其中包括大量文字语料和30幅相关图像。这些语料是最直接的庭审报道,且与视觉语法理念框架相贴合,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不仅以系统功能语法及视觉语法为基本理论框架分别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对文字与图像进行分析,而且以Martinec的图文地位关系和van Leeuwen的图文关系为依托探讨了微博话语中的图文关系。此外,本文还选取两个典型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国的法治环境探讨法治理念的多模态传播。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证明了多模态分析理论对微博普法语篇的适用性。首先,在概念意义的构建中,文字通过及物系统真实、直接、具体地描述了庭审内外的司法活动;图像则更多地展示了庭审场景及参与者的动作和表情。其次,在构建人际意义过程中,文字主要通过陈述的语气向大众传递信息或者评论,让观众依据自己的知识进行判断;图像则较少的运用直接眼神交流,而是较多地运用远距离镜头以及平等视线等来与媒体受众建立起客观平等的社会关系,从而促进普法信息的传播。第三,根据律师微博的目的,图像独立或从属于文字。就具体的图文关系来讲,图像不是律师自己设计的,而是借用于更详细地阐释文字,或与文字互补,以此让大众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所传递普法信息。最后,图文所传递的普法信息主要是司法过程中无视法律的权威和有违司法公平正义原则的不当行为,结合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当前法治背景,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平正义正是法治理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律师通过微博达到了宣传法治理念的目的。囿于本研究的初探性和作者的学术水平,本文难免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因此文末作者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及方向。
【关键词】:多模态 视觉语法 图文协作 律师微博 普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
本文关键词:传播法治理念:法律人微博的多模态普法话语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34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