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情境一致性和社会影响对网络行为定向广告态度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告—情境一致性和社会影响对网络行为定向广告态度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行为定向广告 感知价值 广告—情境一致性 社会影响 产品类别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广告形式,网络行为定向广告给消费者带来的感知价值通常从两个相矛盾的方面对消费者态度产生影响:感知有用性与消费者的积极态度;感知隐私风险与消费者的消极态度。为了验证网络行为定向广告的广告特性(广告—情境一致性和社会影响)、感知价值和消费者态度三者间的关系,本文以产品推荐类网络行为定向广告为研究对象,设计并进行了两个情景实验,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实证研究一:考察了三种广告—情境一致性(“高”、“中”、“低”)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隐私风险),从而影响消费者对行为定向广告的态度,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对于网络行为定向广告,随着广告—情境一致性由“高”到“低”,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感知隐私风险却逐渐增强,在二者的共同影响下消费者的感知价值逐渐降低,从而消费者广告态度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2)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的广告态度,感知隐私风险负向影响消费者的广告态度。(3)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隐私风险对广告—情境一致性与消费者广告态度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实证研究二:在实验一广告—情境一致性“低”的基础上,采用3(社会影响:“广告”、“广告+用户喜欢”、“广告+好友评论”)×2(产品类别:搜寻品、体验品)的被试间实验,考察社会影响对感知有用性和消费者广告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了:(1)一般情况下,相比普通的网络行为定向广告,加入社会影响的行为定向广告能使消费者产生更多感知有用性和更积极的态度。(2)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对社会影响与消费者广告态度的关系起中介作用。(3)产品类别对社会影响与感知有用性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而对社会影响与消费者态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文拓展和丰富了网络行为定向广告的研究,理论阐释了消费者对网络行为定向广告的态度差异,并在提高网络行为定向广告效果研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而为广告主的投放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络行为定向广告 感知价值 广告—情境一致性 社会影响 产品类别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3.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问题的提出13
- 1.3 研究意义13-15
- 1.3.1 理论意义13-14
- 1.3.2 实践意义14-15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15-16
- 1.5 主要创新点16-18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18-29
- 2.1 网络行为定向广告的概念与内涵18-22
- 2.1.1 网络行为定向广告的定义18-19
- 2.1.2 网络行为定向广告的分类19-21
- 2.1.3 网络行为定向广告与传统网络广告的差异21
- 2.1.4 网络行为定向广告与消费者隐私21-22
- 2.2 网络广告态度的相关研究22-23
- 2.3 广告—情境一致性23-24
- 2.4 社会影响理论24-25
- 2.5 感知价值相关研究25-27
- 2.6 产品类别相关研究27
- 2.7 文献述评27-29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29-36
- 3.1 研究假设29-34
- 3.1.1 广告—情境一致性相关研究假设29-30
- 3.1.2 感知价值相关研究假设30-32
- 3.1.3 社会影响相关研究假设32-33
- 3.1.4 产品类别的调节作用33-34
- 3.2 研究模型的建立34-36
- 第4章 研究一:广告—情境一致性与广告态度36-50
- 4.1 实验目的36
- 4.2 实验设计36-42
- 4.2.1 实验组设计36
- 4.2.2 实验材料与被试36-37
- 4.2.3 实验场景设计37-39
- 4.2.4 调查问卷设计39-40
- 4.2.5 实验前测40-41
- 4.2.6 问卷发放及样本回收41-42
- 4.3 实验数据分析42-48
- 4.3.1 信效度检验42-43
- 4.3.2 广告—情境一致性的主效应假设检验43-46
- 4.3.3 感知价值中介变量的回归分析检验46-48
- 4.4 实验结果讨论48-50
- 第5章 研究二:社会影响与广告态度50-66
- 5.1 实验目的50
- 5.2 实验设计50-56
- 5.2.1 实验组设计50-51
- 5.2.2 实验材料与被试51
- 5.2.3 实验场景设计51-54
- 5.2.4 调查问卷设计54-55
- 5.2.5 问卷发放及样本回收55-56
- 5.3 实验数据分析56-64
- 5.3.1 操控性实验检验56-57
- 5.3.2 社会影响的主效应假设检验57-59
- 5.3.3 感知有用性的中介变量的回归分析检验59-60
- 5.3.4 产品类别的调节作用的相关方差分析60-64
- 5.4 实验结果讨论64-66
- 结论与展望66-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8
- 附录78-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瑜桢;;由婢女到令人景仰——科学发展中的社会影响[J];科技导报;2009年02期
2 刘军;;浅谈广告传播的社会影响效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3 高飞;路遥;;美国基金会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影响评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崔莹莹;;浅谈大众媒介对社会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8期
5 许杨;;美国社区基金会对社区发展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7期
6 李凤娇;;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3年17期
7 张克勇;浅论开展林业社会影响评估的必要性[J];中国林业;2002年18期
8 张敏;;试论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基本线索[J];科学·经济·社会;1984年02期
9 齐红霞;蔡礼彬;;国外大型事件社会影响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14年05期
10 徐俊莲;;充分发挥广播的教育功能[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兆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社会影响刍议[A];学报编辑论丛(第七集)[C];1998年
2 谢维光;贾春晶;姜月莹;崔丽伟;王硕;;城市居民群体休闲活动发展动因与社会影响——基于佳木斯“快乐舞步”的调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龚福照;吴垠;熊朝霞;;社区矫正的社会影响及作用分析——以北京市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为背景[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爱华;;虐待老年人状况的调查、思考与对策[A];陕西老年学通讯(总第98期)[C];2014年
5 徐新生;曾德宜;;新经济之经济及社会影响[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杨承军;倪振国;杜姣;;高科技发展对小康社会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张开骏;;杀亲的犯罪学分析[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8 董力三;;中国地理学:社会影响与学科发展的二元现象[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陈孜孜;石懿;;论公共政策下的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与社会影响[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晓林;;标准化功能与价值刍议[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青;强化委员责任意识扩大“岗位创优”社会影响[N];联合日报;2014年
2 高艺宁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试论“人肉搜索”的产生与社会影响[N];安徽经济报;2012年
3 记者 陈华;灾害社会影响评估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莫小松 本报见习记者 马艳;网友以讹传讹社会影响恶劣[N];法制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刘廷艳;办出了社会影响 办出了委员满意[N];协商新报;2013年
6 毛剑平;建立案件报道评估机制 避免公众无谓治安恐慌[N];法制日报;2007年
7 记者 邹雅思;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已解决159件[N];九江日报;2012年
8 编译 谢颖;社会影响是博物馆追求的目标[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闫晓华;解析渎职犯罪中的“恶劣社会影响”[N];法制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刘洋 通讯员 郑灿军;民盟湖南省委社会服务带来良好社会影响[N];人民政协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民坤;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婕茹;广告—情境一致性和社会影响对网络行为定向广告态度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宋佳佳;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保障性住房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丽媛;网络舆论事件在传播中的社会影响及合理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小莉;论开放获取及其社会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达;青海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含颀;居民对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认知和态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陈乾;我国网络舆论生成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8 易芹;微博社会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孙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高速公路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蒋小艳;环境运动中抗争性话语的建构、传播与社会影响[D];深圳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1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76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