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基于传播学“5W”模式探究微电影的传播效果

发布时间:2017-09-04 17:49

  本文关键词:基于传播学“5W”模式探究微电影的传播效果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电影 传播效果 传播者 传播渠道 受众 传播内容


【摘要】:自2010年《老男孩》红遍大江南北后,微电影正式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受到大众的关注。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下的新的影视形式,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的时长较短,满足现代人碎片化的娱乐休闲时间,使受众在短时间内就可通过移动网络终端,享受一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电影,已达到娱乐的目的。而由于微电影投资少、制作周期短的特点,也受到了各大企业品牌的关注,微电影的营销价值也被凸显,一时间成了广告主们的宠儿。 但微电影作为新生事物,其传播效果并没有人们所期盼的那么高,自身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和弊端,限制了其传播效果。为了能够清晰的掌握并完善这些弊端,笔者将从微电影的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渠道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微电影面向社会大众,没有电影那么高的门槛,所以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微电影的制作者和传播者。但这也导致微电影传播者专业水准参差不齐,微电影的质量也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大众对微电影的印象。传播者们和广告主们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对微电影的内容设置也较为低俗,题目设置偏情色,形成消极和低俗的传播效果。微电影的传播途径也较为单一,目前以网络视频网站为主。作为主要的发行渠道,却无法从微电影身上获利。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微电影是一个入不敷出的项目。在传播过程中,传播渠道的失利,减缓了微电影的发展速度。可见,微电影想要像电影、电视剧一样深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还需从本质上进行完善。 微电影的传播者,,作为把控整个影片基调的人,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再将微电影当做加长版的广告,将商业与艺术有效融合在一起。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受众,制作出符合受众审美的微电影。同时微电影人需寻找更多的获益渠道,打开微电影市场,健全微电影的相关制度,达到微电影产业化的终极目标,满足受众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享受犹如观看一部电影的心理,让微电影成为现代人娱乐休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微电影 传播效果 传播者 传播渠道 受众 传播内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9
  • 一、 微电影的传播效果现状9-15
  • (一) 碎片化时代与技术革新9-12
  • 1.碎片化时代9-10
  • 2.技术革新10-12
  • (二) 传播效果体现微电影价值12-14
  • (三) “5W”模式与微电影传播效果分析14-15
  • 1.拉斯韦尔的“5W 传播模式”14
  • 2.文献研究法14
  • 3.案例分析法14-15
  • 二、 微电影传播效果微弱的原因15-26
  • (一) 受众因素15-18
  • 1.受众的细分化转变分散关注度17
  • 2.“意见领袖”影响受众判断17-18
  • (二) 传播者因素18-20
  • 1.微电影传播者的规模18-19
  • 2.微电影传播者的形象19-20
  • (三) 传播媒介因素20-23
  • 1.微电影的“微”语言阻碍叙事20-21
  • 2.新媒体传播机构限制传播效果21-22
  • 2.微电影产业链无完整回路22-23
  • (四) 传播内容因素23-26
  • 1.微电影低俗化的内容设置23-24
  • 2.内容构建中缺乏与品牌的巧妙融合24-26
  • 三、 微电影传播效果的提升26-31
  • (一) 注重专业群体与大众群体的结合26-27
  • 1.专业制作与大众文化结合26-27
  • 2.专业群体把关微电影内容27
  • (二) 微电影应将商业与艺术有效融合27-28
  • 1.微电影的艺术性是广泛传播的前提27-28
  • 2.微电影的商业性是广泛传播的后盾28
  • (三) 探寻微电影营利方式28-31
  • 1.视频网站成为微电影制作主力29
  • 2.探索微电影收费模式29-31
  • 四、 微电影传播发展趋势展望31-34
  • (一) 微电影版权的维护31-32
  • (二) 微电影产业化体系的形成32-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6
  • 后记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年12期

2 郑军;王以宁;白昱;;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于珧;;论微电影之“微”转向——当下媒介文化语境中的微电影研究[J];电影文学;2012年24期

4 刘书亮;;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韩强;王振兴;;从艺术本源上谈微电影创作[J];电影文学;2013年06期

6 赵传珊;;从心理学角度探析受众对微电影的解读方式[J];东南传播;2013年03期

7 谭金环;;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认知态度及效果调查[J];中国广告;2013年03期

8 王欢;;从传播学视角解读微电影[J];青年记者;2012年14期

9 洪长晖;;微电影的成长及其悖论——市场与受众的双重透视[J];现代视听;2011年12期

10 王利平;;微电影产业化的路径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792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792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