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大陆电影海报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中国大陆电影海报设计研究
【摘要】:电影海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视觉艺术,也是电影宣传的视觉媒介,张贴于电影院、广告栏、商业区或交通要道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电影海报伴随电影的诞生而诞生、并随着电影的逐步发展而发展的,与其他类型的海报相比,其产生发展的历史仅有百多年的历史。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宣传画,往往以鲜明生动的色彩调子和醒目准确的构图方式,向受众展示的电影片名、故事情节以及演员等丰富的影片内容。以广而告之的形式散发影片的沁人心脾芬芳,吸引受众驻足观赏。由此可见,电影海报在电影的预售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电影的宣传效果和商业收入;同时她也是一个国家艺术审美意识的体现,然而中国大陆目前的电影海报设计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差距甚大,与国际标准遥遥相望。由此,对电影业的发展阻碍甚大。近年来,电影海报的设计师们在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依据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不断凝聚自身丰富的学识和创作热情,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设计出一张张美轮美奂、扣人心弦的电影视觉艺术品。至此,电影海报除了是电影的宣传广告以外,同时也是电影海报设计创作者呕心沥血的艺术作品。然,因时代不同,伴随中国电影发展的电影海报设计在受历史、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影响,所采用的表现方法上对民族特性时代风貌以及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借鉴,也体现出电影海报这种视觉艺术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甚至其收藏和研究价值也不逊色。当地的中国电影海报的设计风格和独特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反思与研究。本文对选用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电影海报资料进行分析和艺术研究,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近十年中国大陆电影海报设计的发展脉络,对其时代背景、艺术表现和艺术风格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这一时期电影海报设计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设计法则,并找出中国电影海报与国外电影海报在艺术设计上民族特性的差异性,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合理的设想。希望借此文的观点能够为我国电影海报设计略尽绵薄之力,使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越过瓶颈期,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水平缩小差距,以弘扬中华民族视觉艺术和民族艺术特性。
【关键词】:近十年 电影海报 设计 演变 艺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2
- 一、选题缘由8-9
- 二、文献综述9-10
-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10-12
- 第二章 电影海报的艺术特性12-24
- 第一节 电影海报的雏形12-15
- 一、《定军山》与《燕山侠隐》的海报12-14
- 二、电影海报与电影的艺术关系14-15
- 第二节 电影海报的艺术种类与审美价值15-18
- 一、电影海报的艺术种类15-16
- 二、电影海报的商业性16-17
- 三、电影海报的审美性17-18
- 第三节 影响海报的设计因素18-24
- 一、受众的影响18-20
- 二、导演的影响20-21
- 三、明星的影响21-22
-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22-24
- 第三章 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24-36
- 第一节 《渔光曲》与《白毛女》时期24-27
- 一、《渔光曲》等海报解析24-26
- 二、《白毛女》等海报解析26-27
- 第二节 《智取威虎山》与《闪闪的红星》时期27-29
- 一、《智取威虎山》等海报分析27-28
- 二、《闪闪的红星》等海报分析28-29
- 第三节 《小花》与《大红灯笼高高挂》时期29-32
- 一、《小花》等海报评析29-31
-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海报评析31-32
- 第四节 《英雄》与《无极》时期32-36
- 一、《英雄》等海报评论32-33
- 二、《无极》等海报评论33-36
- 第四章 电影海报的艺术演变36-52
- 第一节 电影海报艺术特色的转变36-39
- 一、摄影、电脑与电影海报36-37
- 二、印刷技术与电影海报37-39
- 第二节 形象表现的转变39-42
- 一、人物群像情景39-41
- 二、个体艺术形象41-42
- 第三节 色彩运用的转变42-45
- 一、不同创作手法的色彩表现43-44
- 二、特殊年代的色彩表现44-45
- 第四节 版式编排设计的转化45-52
- 一、图像(标志)元素46-47
- 二、文本元素47-49
- 三、设计空间49-52
- 第五章 总结52-61
- 第一节 电影海报设计存在的问题52-56
- 一、电影海报设计存在的问题52-54
- 二、中国电影海报的民族性54-56
- 第二节 应对的方法56-61
- 一、应对和解决方法56
- 二、未来的发展趋势56-61
- 参考文献61-63
- 一、国内文献61-62
- 二、国外文献62-63
- 附录A 图例63-70
- 致谢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刚;浅析采访主客体间的心理互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程少武;语言输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韦坤;文字编排设计浅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利君;;由电视艺术运作机制初探其美学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5 张楠;;“短信”媒体 卓越“视”力——从厦门“PX风波”看手机短信的舆论力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郑希;;沉默的激情——对电影《钢琴课》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7 罗继龙;;抗战年代的心灵创伤——《色,戒》风月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陈世烨;;浅谈动画的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张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像叙事——小说与电影的比较[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海;;20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家的宣传技巧考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丽;“转基因水稻”事件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帆;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特色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琪;网络舆论被主流媒体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孟岩;工程领域中虚拟现实艺术理论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石晶;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珊;关注民生、反映民情[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16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81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