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新小说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末时新小说研究
【摘要】:1895年5月25日,一名英国的传教士傅兰雅在《申报》上刊登了一则“求著时新小说启”征文广告,这次征文掀起了近代小说革新的第一次浪潮,并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批新小说,其内容主要是揭露鸦片,时文,缠足三弊,并提出救治社会弊端的方法,初步指向了国家富强的前景,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技巧等层面都对传统的旧小说有所突破,并蕴含了某些新小说的特质,韩南将其称为“新小说前的新小说”,在整个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本文以时新小说为研究重点,在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关注时新小说对传统小说的观念、主题思想和叙事模式等各个层面的突破,看中国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的过程中是如何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从整体上探究时新小说的创作全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近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创作状况,对时新小说在晚清小说转型中的意义和作用加以探讨,它的出现对近代的新小说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期对时新小说在晚清的地位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其在文学史上作出合理的定位。 论文内容拟包括:第一章:时新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章:时新小说文本研究;第三章:时新小说的影响;结语。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晚清时新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随着列强对中国侵入的加深,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动。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官僚政治的腐朽黑暗、民族忧患意识的勃发,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经济的变动带动了社会思想意识的亟变。晚清掀起了救国的社会思潮,时代的变化对小说创作产生了新的要求,时新小说“祛病救国”的小说理念契合了社会的需求,遂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这些时代因素既是近代小说发生转型的主要原因,又是转型的主要动力,对时新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时新小说文本研究。时新小说是在近代民族救亡思潮和傅兰雅的直接倡导下所产生的,在小说创作上蕴涵了某些新小说的特性。本章主要是从主题思想和叙事学两个层面对时新小说进行整体的文本解读。就主题层面而言,时新小说的部分篇章开启了小说暴露遣责、改良社会的先河,还溶进了某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政体改革等都被纳入小说的书写范围。此外,时新小说的表现形式出现了求新求变的趋势,我国传统小说的某些格局被打破。诸如倒叙手法的运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视角的出现;明显的议论话特征,不再围绕故事情节和人物来结构全篇,出现了淡化故事情节的作品。 第三章主要论述时新小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傅兰雅在征文启事中初步肯定了小说独立的文体价值,把它提高到祛病救国的高度,,这对后来的小说界革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时新小说是近代出现的主要以社会问题来结构的小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鸦片、时文、缠足”的严重危害,针砭时弊,在某种程度上蕴含了近代小说发展的新因素,对后来崛起的晚清“新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时新小说 社会背景 文本研究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绪论10-16
- 一、 清末时新小说的研究意义11-12
- 二、 清末时新小说的研究现状12-14
- 三、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4-16
- 第一章 时新小说产生的社会语境16-26
- 第一节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6-18
- 第二节 1895:中国近代历史的拐点18-20
- 第三节 傅兰雅“求著时新小说启”20-26
- 一、 傅兰雅其人20-22
- 二、 “求著时新小说启”22-26
- 第二章 时新小说文本研究26-46
- 第一节 时新小说主题思想26-40
- 一、 暴露晚清社会的黑暗图景27-35
- 二、 寻求救国的想象性方案35-38
- 三、 宣扬基督教38-40
- 第二节 时新小说叙事学研究40-46
- 一、 叙事时间40-42
- 二、 叙事视角42-43
- 三、 叙事重心的转移43-46
- 第三章 时新小说的影响46-58
- 第一节 对小说界革命的影响46-48
- 第二节 对晚清“新小说”的影响48-58
- 一、 现实主义精神对晚清“新小说”的影响48-50
- 二、 新民形象对晚清“新小说”的影响50-53
- 三、 明显的议论化特征对晚清“新小说”的影响53-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泽胜;新小说:写作的历险[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2 徐鹤林;拉美新小说初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3期
3 郭浩帆;《新小说社征文启》及其价值和意义[J];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杨联芬;“新”之启蒙与公众舆论——论晚清新小说的价值[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04期
5 冯鸽;;清末新小说中的“女豪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徐琴;冉小平;;一份杂志,一段文学——20世纪80年代的《西藏文学》与西藏新小说[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郑丽丽;郭继宁;;清末新小说兴起论略[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王晓岗;;论清末民初新小说的文学生产史地位[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郑永格;刘广远;崔志远;;秦地新小说概观[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张汉波;;晚清新小说的“教科之助”[J];宜宾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丽丽;“病”与“药”——清末新小说中的“救国”想象[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晓岗;新小说的兴起[D];吉林大学;2010年
3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何轩;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钱雯;人学重建与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自强;新小说中的外国人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周倩;清末时新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1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83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