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广告艺术论文 >

中国当代绘画的图像化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5:05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绘画的图像化表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绘画 图像化 图像


【摘要】:自欧洲19世纪中叶发明摄影以来,照片的出现逐渐替代了架上绘画传播与记录的功能,绘画的地位一度受到挤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绘画多元化的发展,绘画与图像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绘画的发展开启了图像介入的历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波普艺术的出现,消融了绘画与图像的界限,走近了大众变得通俗化,从而也融合着艺术与生活。在如今这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里,数码影像、传媒网络和多媒体的纷繁更迭,广告、图片,电影等共同构建了一个巨大的图像世界,加之伴随大众文化兴起的全民消费,在这样的图像时代中,图像的生产与消费、传播与接受促使我们观看图像和绘画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图像与绘画而言,由于图像对架上绘画的冲击,绘画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也转向了一片不同程度的图像化景观(另一部分选择拒绝“图像”,本文不讨论),中国当代绘画发展在经历了西方不同图像表达方式如:波普艺术、克洛斯的照相超写实、里希特的图片绘画等的深刻影响之后,“图像”思维之后中国当代绘画也在不断地自我突破,图像策略这条线路也日渐清晰,王广义,张晓刚等人相继践行了图像化的道路,推进了中国绘画图像化表现的迅速发展,之后的绘画探索实践,也产生出各种不同风貌的表现形态。绘画通过“图像”策略回应着时代,在经历了一个借鉴模仿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绘画性——图像性——绘画性的的过程后,体现出了自身的表现价值及意义。但“图像化”也是一把双刃剑,虽是顺应了时代发展及当下人们对其图示的认可,但由于图像化的表现方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图示感,加之大众传媒快捷迅速和大众文化流行所带来影响时,使得部分艺术家盲目地抄其图示表面,图式化、模式化和商业化,以及绘画性的流失等问题的出现,这种“图示化”的创作盲目也造成了作品的“泛图像”或者图像视读泛滥的情况出现,但“图像”不是图示,图像化表现更不是“图示化”的图像,这种情况也促使着我们去重新审视图像化,审视图像与绘画的关系。本文针对绘画的图像化表现进行研究,认识其大概的发展过程,结合时代特征看待图像化绘画及发展现状中所产生的利弊问题,以研究其呈现方式及对图像素材运用的思考为主体,探讨绘画在图像时代与图像的关系。而绘画对于图像的借鉴运用应是对图像的一种超越,而不是一味地顺应时代和迎合大众文化的市场需求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应是一种兼容并蓄,相得益彰的态度,提出应是一种“怎样用”而非“怎样画”的思考。而在对“图像化”形式语言的研究中,图像化表现所具备的超越图像的品质和对手工绘画性的追求是其内在结构的体现,而“超越图像”也正是中国当代绘画图像化表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绘画 图像化 图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11
  •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8
  • 2. 文献综述8-9
  • 3. 相关概念解释9-11
  • 第1章 时代发展对绘画的影响11-20
  • 1.1 图像与绘画11-14
  • 1.2 信息化时代与大众文化传媒14-15
  • 1.3 图像时代下的绘画境遇—绘画“图像化”15-20
  • 1.3.1 图像的“搬运”——波普艺术16-17
  • 1.3.2 图像的“图像”——照相写实主义17-18
  • 1.3.3 图像绘画18-20
  • 第2章 中国当代绘画“图像化”表现的发展演变20-30
  • 2.1 借鉴20-23
  • 2.2 模仿23-26
  • 2.3 融合26-30
  • 第3章 对图像化绘画表现的当代性思考30-36
  • 3.1 “图像化”绘画与传统绘画的比较30-31
  • 3.2 “如何用”而非“如何画”31-33
  • 3.3 图像化表现的意义33-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39-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虹;;图像时代的视觉转向[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朱其;;自我造局:90年代末以后的新绘画[J];画刊;2006年04期

3 黄勇;;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绘画性”[J];美术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鹿毅;论中国当代绘画的图像策略[D];西南大学;2008年

2 胡川;图像时代的新绘画语言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周铭;浅谈当代绘画中摄影图像的运用[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912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912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