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惯用语研究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1年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惯用语研究
赵冀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现代汉语工具书,其时代性和规范性是其它词典所不能比拟的。惯用语词典虽然也出版了多个版本,但是各家之言不尽相同,对惯用语的收录标准更是各持己见,差异颇大,很难确定哪个是最权威的版本。对于惯用语的名称、性质、范围等尚未达成一致,结构形式研究也是历来存在争论之处,语义研究的分歧最为明显,至今仍未得出大家公认的说法。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惯用语进行再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汉》第5版惯用语的测查来分析惯用语的特点,并尝试用当代语言学理论解释。 全文总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阐述了文章的选题缘起,自“惯用语”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对其进行过各方面分析和研究,但是观点分歧的事实更是不容忽视。惯用语作为汉语口语中最重要的一类熟语,我们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继续分析与研究。其次扼要说明了本论文研究题目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是汉语词汇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语言教学的理论前提。最后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操作步骤。 第二章针对《现汉》(第5版)所收的惯用语进行了各方面特征描写。三音节形式是惯用语的主要构成形式,动宾结构惯用语占据了全部惯用语的近八成。惯用语结构的固定性更多地归因于构成成分之间意义的互相依赖与不可分割,而惯用语构成成分的词化趋势,又使它具备了结构的离散性特征。语义方面,中性色彩的惯用语,与贬义色彩惯用语相比略占优势。动宾结构惯用语的语义特征多表现为受事、结果、方式和工具四种。 第三章通过对《现汉》第5版对惯用语的释义分析,发现目前《现汉》对惯用语的释义大概采用了三种方式:描述式释义、比喻式释义、描述兼比喻式释义。对《现汉》第5版同义惯用语词条的设置,提出了一点自己的建议,建议将同义惯用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词条附加在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词条后,以“也说”引出。 第四章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对惯用语进行深入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认知隐喻学理论分析惯用语,认为惯用语的双层语义特征是由隐喻产生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之间以隐喻作为桥梁,惯用语的语义可以从隐喻理论中找到理据。第二部分从韵律句法学理论角度剖析惯用语成词规律,[2+1]式惯用语符合“右向音步”原则,易成词;[1+2]式惯用语为“逆向音步”,很难成词。 第五章重在体现惯用语研究的应用价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惯用语部分的教学。我们试着提出了三种惯用语教学法:结构教学法、语义教学法、文化介入教学法,试图从惯用语自身特征的角度进行教学。 最后一章对全文内容进行概述,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3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淮青;;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J];辞书研究;1981年01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4 吴建生;;再论惯用语的界定及惯用语类工具书的立目——以《新华语典》惯用语选条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陈明芳;;惯用语认知机制及其词汇语义特征[J];外语教学;2006年01期
6 宋春淑;;论隐喻在惯用语语义形成中的作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王勤;;论惯用语[J];语文研究;1982年01期
8 吴建生;;惯用语的界定及惯用语词典的收目[J];语文研究;2007年04期
9 王洪君;从与自由短语的类比看“打拳”、“养伤”的内部结构[J];语文研究;1998年04期
10 王洪君;;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J];中国语文;200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凤芹;惯用语与语文词典编纂[D];河北大学;2005年
2 吴汉江;《现代汉语词典》三字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钱理;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袁曦;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华琴;现代汉语惯用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杜元敏;《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惯用语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洲;《现代汉语词典》三音节词及固定语声音形式和语法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石艳彩;汉语惯用语产生模型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史海菊;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忠;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林;;民族声乐风格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周春华;;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黄春燕;上义词与下义词的选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蔡英杰;评《马氏文通》的接读代字[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刘艳;浅析英语中语境对意义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邹建军;周亚芬;;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赵嫚;;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周海鸿;;《红楼梦》前八十回匾额翻译中的超额和欠额现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秀平;;略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阳;;“VP的”转指的认知解释和句法制约[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陆俭明;王黎;;开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语法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吴哲;;从多义词的义项切分看语义理论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金科芳;;符号学视角下的英语词条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匡倩;;词语的表达色彩和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妮;;从典型理论看词典中文体意义的标注方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延丽;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晓明;上海市部分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苏甦;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孔令达;“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3 张先刚;英汉惯用语对比与翻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申小龙;语言的人文功能与索绪尔的语言学自律[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5 吕长凤;现代汉语三音节词的词类分布及其语法特征[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方艳;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语境的设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马尔华;老舍作品中惯用语的语义构成及修辞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8 王学松;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层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9 贾放;对外民俗文化教学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吴桂玲,穆琳;从英汉成语惯用语看中西方文化背景异同[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晋;人体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姜德昊;中韩谚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汉江;《现代汉语词典》三字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钱理;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洪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偏误分析及启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2 尚云瑞;;深受高考命题者青睐的“Not...类”惯用语[J];第二课堂(高中);2011年03期
3 夏书章;;不拘小节[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4 徐慧;;汉日语中与“虫”有关惯用语文化异同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5 吴元培;;与“盐”有关的惯用语拾零[J];青苹果;2009年02期
6 高黎;;中外礼貌惯用语与和谐文化[J];华夏文化;2010年03期
7 李新;刘晓霜;;英汉惯用语中的隐喻现象与文化认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兰斯·埃克尔斯;马耶拉·弗兰茨曼;刘南强;李静蓉;;刺桐叙利亚文基督教碑铭选读[J];海交史研究;2010年02期
9 许静华;;从描述心理的词汇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对含「気」的惯用语的考察[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10 汪维辉;;再说“举似”[J];古汉语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贤君;王莉;刘伟;张必隐;;汉语惯用语的理解:构造还是提取[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徐祖友;;惯用语的性质和惯用语词典的收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孟繁杰;;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崇芳;;试论世界语惯用语[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安娜;刘海涛;侯敏;;语料库中熟语的标记问题[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行健;;成语规范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董连祥;;《水浒传》及其相关的熟语文化[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傅思泉;;机器词典中按韵分词及虚词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坤坤;曾东京;;从《汉语熟语英译词典》看汉英熟语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良;[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王邵文;[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宋子牛;[N];中华新闻报;2003年
4 ;[N];国际商报;2004年
5 江苏镇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裴伟;[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通讯员 侯晓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关海山 王丽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刘小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魏有恒;[N];海南农垦报;2007年
10 《商务时报》记者 张繁景;[N];商务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玮;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徐睿渊;厦门方言一百多年来语音系统和词汇系统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8年
5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桂朴成(Supachai Jeangjai);汉泰熟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申修瑛;现代汉语词语搭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惯用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中妙依;汉日惯用语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慧兰;汉语惯用语及其课堂教学[D];河南大学;2012年
4 朱祷青;与“眼”相关的汉、韩惯用语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都载淑;韩语惯用语和与其对应的汉语熟语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霁航;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邵青;中韩“愤怒”情感表达惯用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付莹;《惯用语教程》与《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刘畅;汉、英、日情绪惯用语的人体器官喻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马克西姆;汉俄惯用语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