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初级水平外国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3:15

  本文关键词:初级水平外国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通过作文语料搜集和测试卷调查的方法,以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四个班级中程度相当的四十名留学生为对象,调查和研究了他们对比较句这一语法项目的理解和运用状况,从而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比较句的语言特点及习得情况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将结论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现有研究成果和留学生语法教学大纲的安排相对照,发现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异同点,并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探究中介语的成因和规律,结合汉语的特点加以解释,从而进一步作了理论的思考。本研究在将习得理论和汉语实际情况的结合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启示。 本研究采用了横向的考察,通过搜集、描写一定量的语言样本,对初级阶段的中介语语料作出了多方面的描写和考察,以深入了解比较句在该阶段的习得特点。概括起来,全文主要过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语言层面上,初级水平留学生对汉语比较句各种类型的掌握情况呈现出哪些对称或不对称现象或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2)在习得层面上,从习得正确率和对称性分布中,可以发现第二语言的习得与第一语言的“自然习得”是否呈现出相同的情况,造成异同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学生的实际习得情况与教学大纲的安排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留学生比较句习得的实际情况能为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哪些方面的启发。 我们首先对语料进行了语言层面的分析,发现三类比较句的习得都呈现出很多方面的不对称性,如:肯定句的习得普遍好于否定句,形式标记明显的句子比形式标记不明显的句子正确率高,完全句的使用频率和正确率高于省略句,句子长度和语言成分的多少都对习得产生影响等等。 然后,我们又对上述结论从语言习得机制和心理机制方面进行解释,发现以下一些因素对习得产生了重要影响:普遍语法“参数重设”、语言迁移、语言变异、语言结构的标记性、认知的难易程度、语言教学的影响以及交际策略。具体地说,语义复杂程度与习得难度密切相关,,语言形式,如形式标记的明显性、句子格式的固定程度等,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影响相当显著,语言习得的方式与环境影响习得,课堂教学及教学大纲对语言项目的习得产生重要影响,等等。 到目前为止,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我们还没有见到关于初级阶段留学生比较句语法项目习
【关键词】:汉语比较句 第二语言习得 中介语 对称性分析 教学语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195
【目录】:
  • 引言:缘起、问题与思路13-15
  •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15-21
  • 1.1 研究背景介绍15-16
  • 1.2 研究的意义16-17
  • 1.3 研究的问题17-18
  • 1.4 研究术语的定义18-21
  • 1.4.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18
  • 1.4.2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18-19
  • 1.4.3 中介语19
  • 1.4.4 对称性和不对称性19-21
  • 第二章 比较句习得研究成果综述及研究预期假设21-31
  • 2.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综述21-24
  • 2.1.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概况21-22
  • 2.1.2 中介语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2-23
  • 2.1.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概述23-24
  • 2.2 关于汉语比较句分类的研究24-26
  • 2.3 国内第一语言习得中的比较句习得研究26-28
  • 2.3.1 介绍国内第一语言习得中比较句习得研究成果的原因26
  • 2.3.2 国内第一语言习得中比较句习得研究成果综述26-28
  • 2.4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比较句习得研究28-29
  • 2.5 初级水平留学生比较句习得的预期假设29
  • 2.6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方法31-36
  • 3.1 实验范围及对象31-33
  • 3.1.1 实验对象的选取31
  • 3.1.2 实验对象汉语比较句习得的心理基础和语言基础31-33
  • 3.2 调查及实验方法设计33-34
  • 3.2.1 自然语料的搜集33
  • 3.2.2 测试卷调查33-34
  • 3.2.3 自行搜集语料的优点34
  • 3.3 实验数据的处理34-36
  • 第四章 语料统计结果36-58
  • 4.1 语料搜集和分析的方法36-37
  • 4.1.1 被试情况、测试的前期准备与实验目的概述36
  • 4.1.2 测试卷与作文题的内容与控制36-37
  • 4.1.3 语料搜集的结果、统计方法与研究方法37
  • 4.2 对搜集到的作文语料的分析——结果与讨论37-43
  • 4.2.1 对等比句语料的分析37-39
  • 4.2.2 对差比句语料的分析39-42
  • 4.2.2.1 差比句作文语料统计情况列表39-40
  • 4.2.2.2 对作文语料中差比句不同句式的出现率与正确率分析40-42
  • 4.2.3 对层级性比较句语料的分析42-43
  • 4.3 对测试卷结果的分析——结果与讨论43-55
  • 4.3.1 对测试所得的差比句的分析43-49
  • 4.3.1.1 测试卷中差比句的正确率列表44-45
  • 4.3.1.2 留学生教学大纲与儿童母语习得中的差比句习得45-46
  • 4.3.1.3 测试卷结果的对照分析46-49
  • 4.3.2 对三类比较句语法判断的分析49-53
  • 4.3.3 对测试所得的“不比”句习得情况的分析53-55
  • 4.4 对语料的综合分析结果55-56
  • 4.4.1 初级水平留学生等比句习得中的语言特点55
  • 4.4.2 初级水平留学生差比句习得中的语言特点55-56
  • 4.4.3 初级水平留学生层级性比较句习得中的语言特点56
  • 4.5 本章小结56-58
  • 第五章 初级水平留学生比较句习得研究的结论和理论分析58-70
  • 5.1 初级水平留学生三类比较句的习得特点分析58-61
  • 5.1.1 初级水平留学生等比句的习得特点58-59
  • 5.1.2 初级水平留学生差比句的习得特点59-60
  • 5.1.3 初级水平留学生层级性比较句的习得特点60-61
  • 5.2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比较句习得的异同性分析61-63
  • 5.3 对预期假设的修正性结论63-64
  • 5.4 用中介语理论对初级水平留学生比较句习得的归因性分析64-68
  • 5.4.1 普遍语法“参数重设”理论假说65
  • 5.4.2 语言迁移理论65-66
  • 5.4.3 语言变异66
  • 5.4.4 语言结构的标记性66
  • 5.4.5 认知的难易程度66-67
  • 5.4.6 语言教学的影响67
  • 5.4.7 交际策略假说67-68
  • 5.5 初级水平留学生比较句习得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启示68-69
  • 5.5.1 对初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的理论思考68-69
  • 5.5.2 初级水平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给我们的启示69
  • 5.6 本章小结69-70
  • 第六章 总结70-72
  • 6.1 研究过程回顾与总结70
  • 6.2 研究的意义70-71
  •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71
  • 6.4 展望71-72
  • 附录(一)72-75
  • 附录(二)75-86
  • 参考文献86-90
  • 后记9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潇蔚;语言点解释与汉语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初级水平外国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7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