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试策文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代试策文研究
【摘要】:试策是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策文包括对策和策问两部分。试策文根据其内容可大致分为时务策、经策和子史策。唐代现存试策文数量较多,思想内容丰富,并对唐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为七部分,共五个章节,前有《绪论》,后有《结语》。《绪论》部分对“试策文”进行概念辨析,综述唐代“试策文”的研究现状,交代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一章对唐代试策做基本介绍,在简单梳理唐科举中的试策制度之后,考察唐代试策文的流传与保存情况,并对现存试策文进行量化分析。第二章分析唐代时务策。唐代时务策涵盖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试策文当中的体现形式因时而异。总体而言,初盛唐时期的时务策所谈论内容较为空泛,缺乏建设性的实质内容。中唐以后,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统治者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增强,以更加诚恳的态度在对策中寻求治世之方。士子们也竭忠尽智,希望能挽救时弊。第三章分析唐代经策与子史策,重点是经策。唐代一般被认为是经学的衰微期,唐代经学的这种发展轨迹在科举试策经策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唐儒学复古、舍传求经、疑经解经的思潮在试策中均有所反映。同时,子史策中道家内容之多,对历史的关照与反思也是显着特征。第四章考察唐代试策文文体形式。唐代试策文的形式集稳定性与变化性于一体。形式发展变化主要取决于表现内容的变化,因此受时代发展的影响较大。唐代策问中的出题思路与对策的技巧也值得重视。第五章对唐代试策文进行文学考察,并结合前四章的内容探讨大文学观念下对于唐试策文研究的意义。唐代试策文当中有不少关于文学观念的反映,且其本身的艺术特征也值得重视。唐代试策文对唐代文学研究有重要意义。《结语》部分总结以上章节内容,再一次阐释试策文的文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唐代 试策文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文学考察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相关概念辨析8-9
- 二、研究现状9-13
- 三、问题与不足13
- 四、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14
- 第一章 唐代试策概述14-22
- 第一节 唐代的试策制度14-15
- 第二节 唐试策文的收录与量化分析15-22
- 一、唐试策文的收录情况15-16
- 二、唐试策文的量化分析16-22
- 第二章 时务策分析22-38
- 第一节“礼”与“刑”及其选择22-27
- 一、官方的态度:“崇礼慎刑”23-24
- 二、应试者的回答:“中岳既封,专循大礼”24-25
- 三、具体法律知识及法律事件25-27
- 第二节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27-35
- 一、“四民各业,废一不可”27-28
- 二、“重农轻商”文化传统的体现28-30
- 三、“惠在安人,政惟重谷”30-33
- 四、“上以诚试下,下以忠侍上”33-35
- 第三节 唐时务策的发展变化35-38
- 一、从工丽精巧到质直35-36
- 二、现实感、建设性的逐渐增强36-38
- 第三章 经策与子史策38-49
- 第一节 试策文中的社会思潮38-42
- 一、从策问看经学走向38-39
- 二、道家的地位及策问的问题39-41
- 三、对历史的关照与反思41-42
- 第二节 舍传求经与儒学复古42-45
- 一、舍传求经、力求创新42-44
- 二、推崇儒家,致力复古44-45
- 第三节 辨义析理,质疑经典45-49
- 一、权德舆的策问45-46
- 二、韩愈从经典中提出的问题46-47
- 三、白居易的疑虑47-49
- 第四章 唐试策文的文体风格49-58
- 第一节 试策文的实用性49-50
- 一、表现对象49-50
- 二、应用场合和用途50
- 第二节 唐策问结构及出题思路50-54
- 一、策问的结构及其变化50-53
- 二、策问的出题思路53-54
- 第三节 唐对策结构及答题技巧54-58
- 一、对策的结构及其变化54-56
- 二、对策的答题技巧56-58
- 第五章 唐试策文的文学考察58-70
- 第一节 试策文中的唐文学观念58-64
- 一、初盛唐“雅丽”的诗学观念58-59
- 二、“勿用浮辞,当陈指要”59-61
- 三、语言在人才选拔时的意义61-63
- 四、对神怪题材的认识63-64
- 第二节 唐试策文的艺术特征64-66
- 一、使事用典,善于对比64-65
- 二、骈散兼取,因时而异65
- 三、庄重典雅,中和雍容65-66
- 四、平易晓畅,,简洁明白66
- 第三节 大文学观念下的试策文研究意义66-70
- 一、唐人的文学观66
- 二、试策作家队伍66-67
- 三、考察文学思潮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67-68
- 四、对文学发展的影响68-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7
- 个人简历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维平;清代殿试策对的僵腐文化批判[J];殷都学刊;2003年01期
2 陈飞;;唐代试策的形式体制——以制举策文为例[J];文学遗产;2006年06期
3 陈飞;;唐代“准明经”试策考述(上)[J];文学前沿;2000年02期
4 陈飞;;唐代试策的表达体式——策问部分考察[J];文学遗产;2008年01期
5 金滢坤;;试论唐代制举试策文体的演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陈飞;;唐代“常明经”试策考述[J];唐代文学研究;2002年00期
7 陈飞;唐代“类明经”试策考述——“官人文学”研究之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同策;冯煦和他的殿试策[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5年02期
9 陈飞;唐代进士科“止试策”考论——兼及“三场试”之成立[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10 张大文;;设矛盾道道是关 讲辩证关关是道——赏析唐德宗殿试策问及白居易对策五道[J];美文(下半月);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璇琮;独具标格的唐代试策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飞;唐代试策研究(《唐代官人文学研究》第一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成芳;唐代试策文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若曦;汉代选官制度与试策文[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07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0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