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

发布时间:2017-10-22 11:00

  本文关键词: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


  更多相关文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 主体性


【摘要】:选择九十年代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是因为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文学作品数量因开放性的文化氛围急剧增长,同时,市场经济的出现使文学处于较之前相对边缘的位置,作家能更自由地进行多元化创作。再次,八十年代后期女性主义理论的传入,使得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觉醒,因此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应增加。本文的九十年代作家作品主要讨论的是初版时间在一九八九年至二000年之间的大陆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首先,第一章点明九十年代女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弱势身份的审视和思考,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由于社会性别的规约使得男女两性有着固定的性别气质,女性的功用除了生育力外就体现在审美的客体展现上,以满足能动性强的主体获得生存。而这些又导致环境对女性的弱势定位以及女性心理上的自我矮化,构成了女性不容乐观的生存环境。这一章主要采用先阐释后对比的方法,先阐释情况和原因,后以女性意识强与不强的作家作品对比。其次,第二章阐释九十年代女性作家在认识到女性固定的生存环境和身份模式后,从性别主体性和社会主体性两方面尝试建立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主体性,塑造女性新的社会角色。性别主体性从情爱自由和性自由出发,同时也关注了超性别意识这一突出现象。社会主体性从女性启蒙者形象及对事业女性的关注两方面和八十年代作了对比。再次,第三章讲述九十年代女性作家不仅从女性个体角度培养女性的主体性,也消解了影响现实的三个宏观角度:共识、语言和历史。女性作家保持清醒的怀疑和审视状态,以文学的方式努力改变大众固定的思维模式,以此对现存规则和读者无意识被动接受的思维造成影响,使文学为部分的现实服务。最后,第四章讲述九十年代女性作家书写女性意识的意义和局限,其中也有着对新世纪女性作家的影响。其作品以人为本,在关注中产阶级女性生存状态,积极表达女性自我的基础上逐渐扩大视野,探讨两性诗学和关注底层女性生存状态。社会大众女性意识的逐步增加,在新世纪作家文本中产生了某些与性别主体有关的新的审美现象。同时也对九十年代女性作家作品中存在着个人主义倾向的局限及其后女作家在这一倾向上的发展做了分析。
【关键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 主体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第一章 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笔下女性的弱势身份13-21
  • 第一节 盲从主流:社会性别规约的束缚13-15
  • 第二节 审美客体:传统审美习惯的沿袭15-18
  • 第三节 弱势定位:女性依附他者以生存18-21
  • 第二章 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笔下女性主体意识的生成21-29
  • 第一节 女性在性别主体性下的自我关照21-24
  • 第二节 社会主体性女性形象的增加24-29
  • 第三章 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笔下女性理想的建构29-37
  • 第一节 消解影响个体的共识力量29-32
  • 第二节 突破性别分配的语言规则32-34
  • 第三节 解构融于意识的历史权威34-37
  • 第四章 九十年代女性作家书写女性意识的意义与局限37-45
  • 第一节 重视自由而平等的人文关怀37-41
  • 第二节 多元化审美现象的产生41-42
  • 第三节 追求绝对自由引发的个人主义倾向42-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2
  • 后记52-53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为;《九十年代俄语的变化与发展》读后[J];外语学刊;2000年01期

2 金绿顺;;对“九十年代文学”的回顾与评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1期

3 许宝宽;;九十年代·张家口[J];中国摄影家;2011年10期

4 潘小松;;藏书票欣赏[J];书屋;2012年05期

5 任晓波;;塑造·超越——面对九十年代的思考[J];中国金融;1990年01期

6 文杰;;对九十年代“青春片”的期盼[J];电影评介;1991年04期

7 张炯;文学,迎向九十年代[J];当代文坛;1991年02期

8 晓西;九十年代化妆品三大趋势[J];消费经济;1991年05期

9 ;日本九十年代的钻石设计款式[J];珠宝科技;1993年02期

10 王晓华;是孤高,还是媚俗?──九十年代“自由撰稿人”的三类肖像[J];社会;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九十年代文学观察丛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2 ;九十年代骈文研究重要论文索引[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王小强;;九十年代文学解构理论的沉迷——回观第三种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游清泉;;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希望[A];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赵洪亮;;从提高竞争力入手 促进棉花生产的健康发展[A];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黄钰;;九十年代新诗与汉语母语关系论争述评[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7 R.C.Kellison;尹国红;;九十年代森林技术的发展[A];1991中国造纸展览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1年

8 冯雷;;“佳期已过”的记录与慨叹——论王夫刚的诗[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佳能;;质疑“价值重建”[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路文彬;;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写作现象分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毅文;九十年代国内开发移民知多少?[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2 梁永安;九十年代文学的“无痛”转型[N];解放日报;2001年

3 ;九十年代文学面面观[N];文汇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陆梅;九十年代文学的缺失在哪里?[N];文学报;2000年

5 若木;九十年代的思想地图[N];中国艺术报;2001年

6 王侃;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主题与修辞[N];文学报;2000年

7 朱其;受伤:一代人的青春开始集体逃亡[N];华夏时报;2002年

8 文波;评估九十年代文学得失[N];文学报;2000年

9 沈庆利;超越雅俗:透视“文化明星”现象[N];中国审计报;2001年

10 王力平;上海新世纪发展的关键在创新[N];联合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天无;九十年代诗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小杰;九十年代南京青年作家群论[D];复旦大学;2010年

4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敏敏;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2 马桂君;论九十年代以来文学中理想主义的新走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吕春宇;中国九十年代小说的诸种道德价值取向评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特务形象的审美新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宋冰;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城市书写与想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孔令元;九十年代以来文学中“文革”叙事的新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黎;论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书写的女性气质[D];山东大学;2008年

8 洪蓉蓉;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书写的物质化倾向[D];厦门大学;2009年

9 张倩;传承与新变—论徐贵祥九十年代的军旅小说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孙铮;“逆映式”生存[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78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78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e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