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相看两不厌—元杂剧三国戏与《三国志》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4:30

  本文关键词:相看两不厌—元杂剧三国戏与《三国志》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相看 不厌 杂剧 三国 三国志 对比研究


【摘要】: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并将曲的代表时期定在元代,缘于元杂剧已经是成熟的戏曲文学样式,并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文学发展。有元一代,戏曲繁盛,其中杂剧因较强的故事性,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三国故事题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三国故事内容家喻户晓、精彩纷呈,元杂剧三国戏以此为基础,并在三国历史、东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隋唐民间艺术和文人诗歌、宋元讲史、宋金院本的基础和艺术成就的共同影响下,融入剧作家的主体情感和大众的观赏要求,创作了大量的三国戏。在元杂剧的历史题材剧中,三国戏占了一成有奇。这些三国戏在元杂剧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剧本中窥见元代三国戏的思想和艺术光华,认识它在中国文化艺术长河中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元杂剧三国戏以西蜀集团为主,通过和东吴及曹魏的较量体现了西蜀集团帝王将相的有勇有谋。元杂剧三国戏的故事情节并非照搬于《三国志》,而是有大幅度的改编,我们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元杂剧三国戏按照当时的需要,对《三国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创造,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故事情节更加离奇紧凑,感情色彩更加浓烈分明。这些变化既和文学发展有关,也和时代更迭分不开。《三国志》是中国后世三国文学的活水源头,泽被后世两千年之久。其中,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学的成熟代表,将三国戏搬上了舞台,广为普及之余,也叩响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三国演义》的创作大门,可以说元杂剧的三国戏在三国文学题材的传承上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其意义十分巨大:我们既可以从文学发展中厘清差异脉络,也能从形成原因中窥见元代的人情世态和,更可以看到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选题缘起11
  • 1.2 文献综述11-12
  • 1.3 选题意义12-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剧作概况14-22
  • 2.1 文献来源14-15
  • 2.2 存剧现状15-22
  • 2.2.1 存剧分析15-17
  • 2.2.2 存剧汇总17-22
  • 第三章 对比分析22-31
  • 3.1 题材对比22-25
  • 3.1.1 有关联22-23
  • 3.1.2 无关联23-25
  • 3.2 人物对比25-31
  • 3.2.1 西蜀集团26-27
  • 3.2.2 曹魏集团27
  • 3.2.3 东吴集团27-28
  • 3.2.4 其他人物28-31
  • 第四章 差异类型31-47
  • 4.1 移花接木31-37
  • 4.1.1 史实内容转移31-34
  • 4.1.2 入戏人物替换34-37
  • 4.2 自设自造37-40
  • 4.2.1 题材内容增饰37-38
  • 4.2.2 戏曲人物虚构38-40
  • 4.3 淡妆浓抹40-47
  • 4.3.1 斗争胜负失衡40-41
  • 4.3.2 褒贬程度变化41-47
  • 第五章 形成原因47-55
  • 5.1 文学原因47-52
  • 5.1.1 戏曲文学的民俗性47-49
  • 5.1.2 史传文学的真实性49-50
  • 5.1.3 戏曲文学的虚构性50
  • 5.1.4 史传文学的雅正性50
  • 5.1.5 俗与真50-52
  • 5.2 时代原因52-55
  • 5.2.1 社会原因52-53
  • 5.2.2 个人原因53-55
  • 第六章 后世影响55-57
  • 6.1 人物55-56
  • 6.2 故事情节56-57
  • 第七章 余论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帅;;近代传播视野中的三国戏曲考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许勇强;李蕊芹;;近百年三国戏研究述评[J];戏剧文学;2011年07期

3 永康 ,田文;传统川剧中的三国戏[J];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04期

4 包海英;;民间与经典的整合——论京剧三国戏的艺术特征[J];齐鲁学刊;2007年03期

5 陶贞安;陈建军;;都、湖高腔连台本三国戏浅探[J];四川戏剧;2009年03期

6 李晓光;;三国戏 赤壁腻[J];当代工人;2009年06期

7 陈翔华;;明清时期三国戏考略——(《三国戏考略》之二)[J];文献;1991年01期

8 陈翔华;;先明三国戏考略[J];文献;1990年02期

9 朱平楚;三国b2简述——兼及三国戏与“三国演义”的相互关系[J];人文杂志;1960年01期

10 谈观;三国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三国文化历史走向》评介[J];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徐笑古;韩国《三国》进中国[N];南方周末;2007年

2 文学所 刘平;展示“东方戏剧”的创造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明辉;相看两不厌—元杂剧三国戏与《三国志》对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曾纯;汉剧三国戏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3 胡玲霞;元代三国戏与水浒戏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陆芳梅;元杂剧三国戏女性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圆圆;士人文化和市民文化的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78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78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