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花月痕》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18:37

  本文关键词:《花月痕》叙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花月痕》 叙事语言 叙事意象 叙事结构 叙事风格


【摘要】:《花月痕》是清代魏秀仁所作的一部长篇狭邪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全书布局巧妙,语言典雅优美,造境哀艳凄婉,是清代狭邪小说中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本课题在叙事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从以下四个层面对《花月痕》的叙事特征进行了研究:一、《花月痕》诗化的叙事语言。《花月痕》采取了“文人白话”进行写作,叙事语言韵散结合,具有明显的诗化特征。作者对叙事散语的出色驾驭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抒情性描写和对庭院风景的诗意刻画两个方面。而叙事韵语的运用更见功力,小说中穿插的大量诗词不仅增添了文本的审美意蕴,更对情节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二、《花月痕》的叙事意象及其意义。本章主要分析了《花月痕》叙事意象中具有鲜明特点和深层内蕴的四种,即梦意象、泪意象、病意象和青楼意象。这四种意象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蕴,它们在表达作者写作情感的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推动了《花月痕》的叙事进程。三、《花月痕》的叙事情节结构与叙事风格。《花月痕》采取了虚实相生、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这一结构也使得其具有了某种复调小说的特性。这种双线结构统一于作者对“情”的书写,友情和爱情架构起了小说的两条叙事脉络。全文呈现出浓郁的抒情色彩,形成了“哀感顽艳”的叙事风格。四、从叙事看《花月痕》的文学史地位。从文学传承的角度来看,《花月痕》叙事主要承袭了《红楼梦》和才子佳人小说的部分叙事模式。《花月痕》对《红楼梦》叙事手段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分层叙事结构,正反对比叙事手法,“仙人下凡”和“还泪”叙事模式,以梦境、签文、判词等手段进行预叙。《花月痕》的男女主人公表面上看是妓女和嫖客,但事实上他们身上带有明显的才子佳人特征,他们的遭遇不过是“才子落难,佳人蒙尘”。同时,《花月痕》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有明显的继承性改写。《花月痕》曾在晚清乃至民国的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鸳鸯蝴蝶派”作家、徐枕亚、郁达夫、张恨水、郭沫若等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花月痕》创作的影响。课题结合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批评方法与理论,试图将《花月痕》的叙事特征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分析研究,力求考察《花月痕》独特的叙事艺术,进而把握其叙事方法在小说史上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花月痕》 叙事语言 叙事意象 叙事结构 叙事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4
  • 一、课题研究意义7-8
  • 二、《花月痕》研究现状8-12
  •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花月痕》诗化的叙事语言14-26
  • 第一节 《花月痕》叙事散语的运用14-18
  • 第二节 《花月痕》叙事韵语的运用及其作用18-26
  • 第二章 《花月痕》的叙事意象及其意义26-37
  • 第一节 《花月痕》中的梦意象27-29
  • 第二节 《花月痕》中的泪意象29-31
  • 第三节 《花月痕》中的病意象31-33
  • 第四节 《花月痕》中的青楼意象33-37
  • 第三章 《花月痕》的叙事情节结构与叙事风格37-42
  • 第一节 《花月痕》的叙事情节结构和复调特点37-39
  • 第二节 《花月痕》的叙事风格39-42
  • 第四章 从叙事看《花月痕》的小说史地位42-50
  • 第一节 《花月痕》对《红楼梦》叙事艺术的模仿42-45
  • 第二节 《花月痕》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性改写45-47
  • 第三节 《花月痕》叙事对后世小说的影响47-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龙英;;才子佳人的延续抑或现代浪漫的开端——论魏子安的《花月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顾锋;;《花月痕》成书年代质疑[J];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3 曾宪辉;;《〈花月痕〉考证》之考证[J];文学遗产;1989年06期

4 潘建国;魏秀仁《花月痕》小说引诗及本事新探[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5 孙丹虹;王枝忠;;《花月痕》双重含义的阐释[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陈芳华;;百年来《花月痕》研究述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徐汪涓;;花月之痕 人生之恨——论《花月痕》的行文特色及创作意图[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年03期

8 尚达翔;魏秀仁和他的哀艳小说《花月痕》[J];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04期

9 闫月英;;晚清中国男性欲望的自画像——解读《花月痕》中的柳秋痕[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翁少娟;;新世纪以来《花月痕》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进;;连接古今的过渡小说——论《花月痕》的影响[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袁进;;连接古今的过渡小说——论《花月痕》的影响[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关元;《花月痕》之诞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旋;《花月痕》代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康;《花月痕》叙事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3 陈芳华;魏秀仁及其《花月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陈奰贤;《花月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莹;《花月痕》的诗词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年

6 彭玉静;《花月痕》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3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23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