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乡镇”小说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乡镇”小说研究
【摘要】:本论文题目为《新世纪以来“乡镇”小说研究》,论文以“新乡镇中国”在乡土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期所呈现的复杂多变的精神面貌为切入点,重点考察新世纪以来“乡镇”叙事小说深入表现实生活的能力。传统的“乡土文学”叙述焦点在乡村,关于乡镇的审美叙述处于缺失状态,而新世纪的作家们把叙述中心聚焦于“乡镇”这一新审美空间。现如今,城镇化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乡镇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在文学领域关于乡镇小说的作品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新世纪“乡镇”小说传达了作家们对当代“中国问题”和普遍“人类困境”的理性思考。本文选择“乡镇”这一文学叙事的空间载体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新世纪“乡镇”叙事小说的解读,探讨“乡镇”这一新审美空间在乡土中国现代性转型期所呈现的别样的新风景,揭示“新乡镇中国”的时代进行时主题在文学创作领域展开的现代性思考。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作为绪论,主要涉及到了“乡镇”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目前关于“乡镇”小说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目标、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对论文中将要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界定,比如:“乡土文学”、“乡村小说”、“乡镇”、“乡镇叙事”小说等,并且通过对新时期以来“乡镇叙事”小说历史考察,来把握其发展脉络。第三部分是新世纪乡镇“风景”的重构,“乡镇叙事”小说在现实观照、情感表达、底层身份认同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审美内涵。第四部分是结语,总结论述了乡镇叙事小说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话语的持续性强化,现代化转型发展的语境已然渗透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性意识。“城镇化”作为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政策导向,使得城乡二元割裂的社会生活空间格局渐趋发生细化和裂变,随着城与乡空间距离位移的律动,介于二者之间的传统乡镇区域的地位得以凸显,乡镇空间的文化生态呈现出城与乡的互渗、交叉、融合与矛盾,其复杂的区域人文审美内涵日益成为文艺关注的重要对象。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传统乡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秩序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乡镇这一文学叙述空间,为当代新世纪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与新的书写经验。
【关键词】:新世纪 乡镇 乡镇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1 绪论9-14
-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9-11
- 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1-13
- 1.3 研究的思路、目的和方法13-14
- 2“乡镇”与“乡镇叙事”小说的历史回望14-20
- 2.1 概念及作为叙事空间的“乡镇”14-16
- 2.2“乡镇”叙事小说的历史考察16-20
- 3 城市与乡村之间:新世纪“乡镇”风景重构20-37
- 3.1 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书写20-22
- 3.2 小镇人的身份审美与想象22-30
- 3.2.1 难以抵达优越的小镇“商人”23-26
- 3.2.2 自重却尴尬的文人群像26-28
- 3.2.3 两面派的乡镇干部形象28-30
- 3.3 小镇风情风物的文化情感解读30-37
- 3.3.1 小镇风情风物的原乡审美30-35
- 3.3.2 小镇风情风物的民俗学意识建构35-37
- 4 结语37-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华盛;;杨争光小说研究综述[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3期
2 邱绍雄;;中国当代股市小说研究的价值[J];云梦学刊;2008年06期
3 汪志;;科学小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兼谈科普创作的法律保障[J];化工之友;1994年04期
4 肖瑞峰;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新开拓[J];文学遗产;1996年03期
5 樊星;《八五年后小说研究》导说[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周劲松;;林语堂小说研究的三元视角[J];丝绸之路;2013年08期
7 吴蓓;;制造文学时尚的方法——“80后”小说研究[J];山花;2013年14期
8 胡爱舫,杨泽雯;澳大利亚二十年来的乔莉小说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3期
9 张平仁;;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02期
10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小说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崇新;;汉文化圈内的汉文小说研究[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秀明;在历史与小说之间徜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胡言午;域外汉文小说研究深蕴学术潜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左其福;古典小说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路[N];文艺报;2007年
4 孙先科;如何深化“十七年”的小说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孙虎堂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日本汉文小说研究的观念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牛学智 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将小说研究带进“微理论”时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斯琴;新时期蒙古语城镇小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闫薇;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娜;20世纪30年代严兴燮小说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葛文婷;李锐吕梁山小说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3 杨帆;唐前鬼题材小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虚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打工小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端智;端智嘉小说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6 乌日柴夫;巴图孟和小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雅南;论日本学者内山知也的《隋唐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姜学春;草明工业题材小说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9 安李;董立勃屯垦小说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10 孟根花;葛尔乐朝克图小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4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2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