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事件出场的文学及其当下形态
本文关键词: 文学传统 伊格尔顿 汉语语境 当下文学 话语理论 刘再复 主体性原则 《诗刊》 “伤痕文学” 鲁迅文学奖 出处:《文艺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伊格尔顿提出"文学事件"论后,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热烈。不少人认为当下文学形态的确是作为事件出场的。但本文不是在伊格尔顿的意义上来理解"事件",而是循福柯话语实践性的思想来把握它。本文以余秀华现象为例,讨论一种文学形式如何以事件出现,以朦胧诗和文学主体性的讨论为例,探讨一种文学观念怎样以事件的形式出现,由此提出在汉语语境中应以"出场"这个概念来取代"在场"和"发生",并将之作为一种理论选择。选择这种理论是为了建构一种非连续性的话语理论模型,把握当下的文学实践和文学观念的转变,进而探讨文学出场过程中具体语境的作用以及当下文学的运作机制。
[Abstract]:Eagleton put forward the "literary event" theory, the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at home is very warm. Many people think that the current form of literature is indeed as the event played. But it is not in Eagleton's understanding of "events", but Robin Foucault of the discourse practice to grasp it. This paper takes Yu Xiuhua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A form of literature to the event to discuss the obscure poetry and literary subjectiv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a literary concept appeared in the form of events, which in Chinese contex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ppearance" to replace the "presence" and "place", and as a kind of theory choices of this theory is to construct a non continuous discourse theory model, change grasp the present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literary ideas, and then discuss the literature appearance process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role as below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learning.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登翰;从“悖论”谈及澳门文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2 李幸;“文学的”电视[J];文学自由谈;2000年02期
3 马大康;突破与坚守——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J];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4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道法体系”[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5 张韧;世纪告别——文学规律性现象的思索[J];学习与探索;2002年01期
6 欧阳友权;关于建设网络文学湘军的思考[J];求索;2002年01期
7 费勇;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8 温阜敏;网络时代的热文学——网络文学的现象、特征和本质浏览[J];九江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9 李杨;“好的文学”与“何种文学”、“谁的文学”[J];南方文坛;2003年01期
10 王玉玲;中国的老年文学初探[J];当代文坛;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鸿伟;;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3 欧阳萍;;网络时代的文学命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叶岗;;文体意识与文学史体例[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钟俊昆;;从文学地理学论宁都客家文学[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淮南;;文学的现实言说与文学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温儒敏;;现代文学传统及其当代阐释[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刘登翰;;澳门文学的昨天和今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6)[C];1999年
9 李建军;;论陕西文学的代际传承及其他[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高楠;;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肖楠;网络文学如何作为文学[N];文艺报;2011年
2 杨守森;“元问题”视野中的文学传统[N];光明日报;2004年
3 张华;文学传统新论[N];人民日报;2004年
4 韩浩月;属于大众的文学不会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张魁兴;新媒体文学为何值得提倡?[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邋赵宪章 陈望衡 马龙潜 陶东风 罗成琰 黄曼君 阎真 王岳川;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评论[N];文艺报;2008年
7 陈福民;什么不是“网络文学”[N];文艺报;2009年
8 何志钧 秦凤珍;文学的多维延展与文学性的隐性存在[N];文艺报;2010年
9 王纯菲;生活不能缺少文学[N];文艺报;2010年
10 周荣池;文学不能只追求感官刺激[N];文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友云;饮馔之美—二十世纪中国饮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嘉悦;中国灾难文学及其流变[D];吉林大学;2016年
3 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大学;2011年
4 周悦;晋隋之际南北文学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谭华孚;媒介嬗变中的文学新生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健;“经典焦虑症”透视——“后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朝杰;贞观时期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石曙萍;文学研究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赖博熙;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琰;本土与异域视野下的黄遵宪文学思想及成因探微[D];延边大学;2015年
2 于苗苗;明末清初莱阳左氏家族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万惠辰;社会中的网络文学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4 夏杰;明代昆山顾氏家族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张润芝;当代沂蒙文学中女性形象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6 金玉洁;文学的?学术的?[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安达;宋元之际文坛中的周密及其文学[D];复旦大学;2014年
8 康伟伟;南朝骚体文学嬗变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谢杉杉;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宋荟_g;宋集序跋发微:作为文学史的一个断面[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8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9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