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重写文学史”的历史与反复

发布时间:2018-02-28 12:39

  本文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五四 历史的反复 理性的狡计 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1980年代以来的"重写文学史"实践中,存在着一个结构性反复的历史脉络,并与现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历史与反复密切关联。当然,无论是启蒙话语的反复,还是革命话语的反复,五四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其既是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历史合法性的日常表征,也是在历史转折的危机状况中反复"归来的被压抑者"。五四在"重写文学史"中的不断归来,其实就是以五四运动为症候的现代中国危机的循环往复,只要这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五四就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五四,"重写文学史"也只能是一个不断自我反复的历史。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since 1980s, there exists a structural and recurrent historical contex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y and repetition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It is also the repetition of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which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plays a key role, which is the daily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legitimacy by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fact, the continuous return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s in fact the cycle of the crisis in modern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ay 4th Movement. As long as this basic problem has not been solved,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a May 4th Movement, and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can only be a history of continuous self-repetition.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武洲;质疑“文学现代性”[J];怀化师专学报;2001年06期

2 吴武洲;质疑“文学现代性”[J];云梦学刊;2001年06期

3 王一川;晚清与文学现代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4 王一川;晚清: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5 王燕;;论文学现代性的获得[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杨义;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世纪反省[J];文艺研究;1998年01期

7 杨春时;“文学现代性”讨论没有意义吗?——对《现代性言说在中国》的质疑[J];文艺争鸣;2001年02期

8 刘三秀;从“现代文学”到“文学现代性”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2001年03期

9 袁金刚;新时期的文学现代性学理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鲜益;人民问题: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思想资源——对1917—1942年文学思想的再认识[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浩;;梁启超的“新民”与文学现代性的缘起和谱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孟远;;延安文艺:在创新中实践现代性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单正平;;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暨南大学中文系 宋剑华;“西化”与“化西”:对新文学现代性的重新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张向东;“文学现代性”讨论再掀热潮[N];文艺报;2004年

5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2011级博士生 陈进武;高度警惕“恶”对文学价值的损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姚涵;近年来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转型研究述评[N];文艺报;2006年

7 张志忠;“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三题[N];光明日报;2006年

8 晏杰雄;一部具有实践品格的文学通史[N];文艺报;2007年

9 孔范今;祛蔽返魅 走向中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陈自然;“三驾马车”齐驱十五年[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艳琳;文学现代性中的生态处境[D];北京大学;2012年

2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3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5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亚平;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恩齐;冰心五四时期文学的现代意识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王云生;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向东;五四转型期“文学人学”思潮探源及其历史梳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白砾;“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1921-1932)的翻译活动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年

5 赫学颖;“文革”文学的精神流亡现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毅;话语权力和文学经典的产生[D];暨南大学;2005年

7 闫玉刚;当代语境下的文学反讽[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龚慧剑;“80后”文学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张剑;胡适文学思想论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颖;通向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浮桥[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7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47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