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象征世界——《檀香刑》之后的莫言小说
本文选题:感觉 切入点:物质性 出处:《文学评论》2017年01期
【摘要】:《檀香刑》是莫言的转型之作。他在这部小说中借鉴了传统戏曲、民间语言等资源,很多论者据此认为,《檀香刑》之后的莫言已经回归传统。这其实是误读。《檀香刑》之后,莫言写的仍然是现代小说。传统小说没有把感觉观念化、象征化的实践,感觉象征化是现代小说的独特标志。《檀香刑》之前,莫言感觉的狂放,更多是停留在具象化和物质化的层面,《檀香刑》之后,莫言将这种感觉巨型化和象征化了。把感觉推到一个超感觉的象征世界,是传统小说中所未曾出现过的,而从具象性的感觉走向象征性的感觉,这既是莫言写作风格的重要变化,也是莫言成为大作家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Abstract]:"Honolulu punishment"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 Yan. In this novel, he draws lessons from traditional opera, folk language and other resources. According to many commentators, Mo Yan after "Honolulu punishment" has returned to tradition. In fact, this is a misreading. After sandalwood punishment, What Mo Yan wrote is still a modern novel. The traditional novel does not have the practice of conceptualizing and symbolizing feeling. Symbolization of feeling is a unique symbol of modern fiction. Before Honolulu punishment, Mo Yan felt wild. More is staying at the level of materializ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After "Honolulu punishment", Mo Yan made this feeling huge and symbolized. Pushing the feeling into a symbolic world of super-sensations is something that has never appeared in traditional novels.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hange of Mo Yan's writing style, but also a key step for Mo Yan to become a great writer.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金祥;天凉好个秋——莫言《倒立》内蕴解读[J];名作欣赏;2003年05期
2 李敬泽;莫言与中国精神[J];小说评论;2003年01期
3 曹民光;颠倒的世界 荒谬的存在——莫言《倒立》解读[J];名作欣赏;2004年01期
4 姜智芹;西方读者视野中的莫言[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5 王学谦;;鳄鱼的“血地”温情与狂放幽默——莫言散文的故乡情结与恣肆反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6 葛浩文;吴耀宗;;莫言作品英译本序言两篇[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2期
7 殷罗毕;;封闭在历史洞穴中的想象 《蛙》与莫言暴力史观的限度[J];上海文化;2010年05期
8 宁明;;莫言海外研究述评[J];东岳论丛;2012年06期
9 张书群;;最早的《莫言研究资料》校读札记[J];文艺争鸣;2012年08期
10 ;“魔幻作家”莫言[J];商周刊;201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楠;;莫言:得诺奖让我惊奇又惶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2 ;作家评论家共话莫言获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3 白烨;;莫言获诺奖引发的一些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4 郑周明;;是“幻觉”还是“魔幻”?——对莫言诺奖授奖词翻译的辨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5 刘正伟;;我看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6 杨扬;;讲故事与听故事——评《木匠与狗》[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8 ;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9 葛浩文;王敬慧;;作者与译者:一种不安、互惠互利,且偶尔脆弱的关系[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10 周晔;;从莫言小说英译本几个案例看诙谐叙述在翻译中的传译[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敏;横读莫言[N];团结报;2001年
2 姜楠;莫言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小月;回归文学本身,莫打“莫言牌”[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樊发稼;有感于莫言荣膺诺奖[N];中国艺术报;2012年
5 记者 付小悦;莫言获奖或将推动“文学热”[N];光明日报;2012年
6 佘宗明;莫言,一只吟唱的“蛙”[N];海口晚报;2012年
7 司马心;“莫言热”中一点忧[N];解放日报;2012年
8 吴明泉;别捆绑莫言[N];人民公安报;2012年
9 黄波;祝贺莫言, 请少点莫名的方式[N];深圳特区报;2012年
10 记者 王海鹰 袁军宝 席敏;莫言:扎根沃土,走向世界[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广远;莫言的文学世界[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3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何媛媛;莫言的世界和世界的莫言[D];苏州大学;2013年
5 于红珍;民俗文化资源与莫言及其文学世界[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杨枫;民间中国的发现与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7 斋藤晴彦;心理的结构与小说[D];复旦大学;2012年
8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红莉;莫言,民间的行吟歌者[D];苏州大学;2004年
2 王佳慧;批评视域中的“莫言形象”演变[D];渤海大学;2012年
3 姜静;暴力的狂欢—论莫言的暴力叙事[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悦;网络莫言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麻文静;莫言文学在日本的受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TRAN THI HUE(陈氏惠);莫言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月贞;论美国对莫言的接受[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贾国俊;莫言文学创作中的作者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朱光玉;论莫言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与发展[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丹妮;身体的叙事[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3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68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