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法国文学中的中国题材与异国情调——中法文学交融的一个历史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福建师范大学》 2010年
高乐待与中国
黄伟
【摘要】:晚清法国驻华领事高乐待是一位在中法外交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他以外交官身份在中国生活了15年,亲身经历过晚清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以中国与中国人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在19世纪末的法国引起了热烈反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大陆学术界少有开展对高乐待的研究,对其在华外交活动几乎一无所知,对其以中国为舞台背景的文学作品了解得也很少。本研究课题因此而立项,为2009年度获批的福建省科学规划立项项目和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立项项目之一。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首先,以高乐待在华外交活动的主要内容为线索,因循时间顺序,探寻他在华期间参与的重大历史活动并讨论他在这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尤以中法第二次合作重建福州船政、法国参与筹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高乐待呈送法国外交部的领事报告等内容为研究重点。其次,以高乐待在华期间创作的主要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的阐释以及对中国人的描写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创作的心理出发点和思想根源,重点是他创作的以下几个文本:散文诗集《认识东方》、《第七日的休息》、戏剧作品《正午的分界》,随笔《赞美中国人》、《中国风物》、《北京往事》、文论《在龙图腾之下》。通过解读和分析,力图阐释他是如何将一个理想化的“文化中国”形象带给法国民众。上述两个方面以第一部分为主,第二部分为辅,同时进一步研究高乐待行为和思想的矛盾性,剖析他同时具备的宗教思想与世俗观念、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精神生活与物质追求、渴望亲情又独立不羁的个性特征,以及这些个性特征在他的外交活动和文学创作上的反映。最后,从中国研究者的角度,指出国外学者之论述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因缺乏对中国的了解而产生的对高乐待本人及文学作品的误读,根据事实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借助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和巴黎高乐待协会档案室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又有法国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供参考借鉴,弥补了国内资料匮乏的缺陷,为相关历史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葛雷;;克洛岱与法国文坛的中国热[J];法国研究;1986年02期
2 张庆锋;论盛宣怀与卢汉铁路筹款[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钱林森;法国文学中的中国题材与异国情调——中法文学交融的一个历史特征[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耿昇;;法国里昂商会中国考察团于1895—1897年对云南的考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琰;;清晚期福建船政兴衰浅议[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3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6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任合生;作家的使命和责任——论西欧作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成有;;安重根“东洋和平论”评析——兼谈安义士义举与“日韩合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5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媛媛;京汉铁路早期经营研究(1895-191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苏子峰;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形态流变—取法文类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亨利·布依埃;林秀清;;《想象集》序言[J];法国研究;1983年02期
2 魏丽英;权益代价与卢汉“洋债”的成债抉择[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医学辑);2000年07期
3 程抱一;法国当代诗人亨利·米修[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4期
4 葛雷;再论马拉美与中国诗[J];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均;试论二战期间法共与戴高乐的关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宋永成;民族自决原则与戴高乐政权的合法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二战档案显示:戴高乐实为英美“仇敌”[J];北京档案;2001年10期
4 彭爱莲;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J];军事历史;1999年01期
5 曾有情;收音机挫败的兵变[J];思维与智慧;1999年05期
6 闻超;坚韧不拔的戴高乐[J];肉品卫生;2001年10期
7 樊尚·若韦尔,鲁方根;一段秘史:美国与戴高乐的争斗[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02期
8 田小慧,史海青;论戴高乐主义的产生及影响[J];固原师专学报;1998年05期
9 冯泉;戴高乐的气质与品格[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张守智;戴高乐巧用收音机粉碎兵变[J];思维与智慧;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湘;赖国祥;王仁贵;张旺笋;;活性针织印花平幅水洗加工[A];佶龙杯第四届全国印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常青;;由“坚固、适用、愉悦”想到的……[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3 陈肇元;;提高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刻不容缓[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发展方向——论述与建议[C];2005年
4 王淑瑛;;舰船损管控制系统初探[A];第九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陆萍;;叶面肥在农业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方春雨;;果菜高效安全施药技术及推广方法的探讨[A];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扬新;[N];中国国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何永鹏;[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3 张晓军;[N];中国国防报;2004年
4 南京林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 韩翠艳;[N];中国包装报;2004年
5 高津英;[N];人民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马胜利 郝莹;[N];中国建设报;2005年
7 许冀;[N];中国国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郝莹;[N];中国建设报;2005年
9 奚建华;[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传江;[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明明;戴高乐的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1年
2 李伯军;戴高乐平衡外交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3 丁祖煜;戴高乐与阿登纳欧洲联合的战略与行动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艳;国家利益和多边工具:法国的联合国外交之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03年
5 刘姝;1958-1969年美国对法国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秀敏;法德和解的历史进程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学谦;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靳孔胜;中法建交及其对两极格局的冲击述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巩象忠;敦刻尔克条约的缘起与战后初期英国外交政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关培凤;战后法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演变与中法建交(1949-1964)[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法国文学中的中国题材与异国情调——中法文学交融的一个历史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