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里的贾平凹
本文选题:白话文运动 + 常语 ; 参考:《文艺争鸣》2017年06期
【摘要】:正白话文运动兴起不久,周作人就意识到口语的表达其实很有限度,仅仅在日常语的层面似乎不能建立更丰富的精神维度。迎合其观点的人,多是书斋中的作家,他们在士大夫的惯性下思考问题,白话的机制便有了几许变化。典型的例子是京派文人,文章在文白之间,辞章里翻转出几许古风。废名、俞平伯都在此理念下泼墨为文,一时造成了一种气象。但革命文学的时代,大众的文学被红色批评家推崇,周作人欣赏的
[Abstract]:Not long after the rise of the Zhengzheng vernacular Movement Zhou Zuoren realiz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spoken language was actually very limited and it seemed that it could not build a richer spiritual dimension only at the level of daily language.Most of the people who pandered to their views were writers in the study. They thought under the habit of literati and officials, and the mechanism of vernacular language changed a lot.A typical example is the Beijing School of literati.Fei Ming, Yu Pingbo are under this concept for the text splashing ink, for a while created a kind of weather.But in the era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popular literature was praised by red critics and appreciated by Zhou Zuore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旷新年;;“五四”白话文运动:一种话语的考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3期
2 眸子;;纪念白话文运动90周年[J];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03期
3 王平;;晚清白话文运动“二元性”语言观再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唐东堰;李欣仪;;重新审视《新青年》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关系[J];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5 张仲波;;晚清的白话文运动[J];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6 梁志明;卢湘文;;试论晚清白话文——兼谈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胡全章;;清末白话文运动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梁志明;卢湘文;;试论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原因[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郑敏;关于《如何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商榷之商榷[J];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10 杜素娟;关于白话文运动的几点追问与思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平;;晚清白话文运动“认同意识”困境的形成与缓解[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章闻哲;;“我们”散文诗的意义[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夏晓虹;;“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陈洁;我们的“新青年”长成了吗?[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主讲人:梁文道 (凤凰卫视主持人);白话文的另一种路线(之一)[N];文艺报;2011年
3 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中国文学应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N];文艺报;2013年
4 李遇春;鄂东文学与文化谈片[N];湖北日报;2014年
5 陈计会;散文诗:诗意的坚守与突围[N];文学报;2012年
6 主讲人 梁文道 凤凰卫视主持人;白话文的另一种路线(之二)[N];文艺报;2011年
7 王鼎钧 (旅美) 著名作家;文学会不会死亡?[N];光明日报;2012年
8 余音;千文一腔的“普通话”文学[N];文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茉琳;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天聪;白话文运动中的《新青年》[D];吉林大学;2009年
2 梁志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下的白话文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晓芳;五四白话文运动主将的近代白话报刊实践(1903—1909)[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游畅;文白转变的五个层面[D];复旦大学;2010年
5 曾轶;从传播学角度看白话文的推广[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慧辉;民间立场上的语言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杜娟;打开时代的一扇窗[D];吉林大学;2008年
8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殷玉香;论“文学的国语”[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65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6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