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孙犁小说的革命风景及其书写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18 18:34

  本文选题:孙犁小说 + 革命风景 ; 参考:《齐鲁学刊》2017年01期


【摘要】:"真善美的极致"一直是孙犁执着坚持的文学追求。在这样的文学观念影响下,"阶级"和"革命"等意识形态话语在他的小说中被"装饰"成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了一幅有待发现的"风景"。在孙犁笔下,风景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审美层面,而是包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内容,而这样的意识形态内容是作家主动渗透和主观建构的。"革命风景"在孙犁小说中真正成为了主体和客体相互建构,个人与时代相互纠缠,自然、历史、时代相互渗透的文学景观。在孙犁笔下,看似云淡风轻的田园风情、温情脉脉的人性人情,其实都包含着抗战背景下多种话语的张力书写;看似革命话语统编一切,但人性话语却在张力书写中成为风景的一极,最富艺术的生长力和时代的穿透力。这样的书写范式,主观上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客观上开拓了革命话语的书写空间,使得孙犁小说的风景书写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Abstract]:"the best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has always been Sun Li's persistent literary pursuit.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ch literary ideas,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of "class" and "revolution" was "decorated" into a beautiful pastoral scenery in his novels, and became a "landscape" to be discovered.In Sun Li's works, the landscape is not only in the aesthetic level, but contains a clear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uch ideological content is the writer's initiative infiltration and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Revolutionary scenery has really become a literary landscape in Sun Li's novels, in which subjects and objects are mutually constructed, individuals and times intertwine with each other, and nature, history and times permeate each other.In Sun Li's writings, the seemingly light pastoral style and tender human feelings all contain the tension of various words in the contex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However, the discourse of human nature has become a pole of landscape in tension writing, the most artistic growth power and the penetrating power of the times.This writing paradigm, subjective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objectively opens up the writing space of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making Sun Li's landscape writing presents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s.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研究”(15JYA751010)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视野下的齐鲁风景书写研究”(14BWXJ01)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卫中;;孙犁文化身份辨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长英;;两宋登临怀古词中的登临地分析[J];齐鲁学刊;2017年01期

2 张新民;;儒释之间:唐宋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以儒学的佛化与佛教的儒化为中心[J];文史哲;2016年06期

3 吴甜甜;;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年04期

4 张丽;;21世纪前后地域文学研究汇评[J];嘉应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5 郝文达;;南宋词人王千秋简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许晓芳;;探析中唐咏史诗金陵题材的开拓与创新[J];环球人文地理;2014年02期

7 王宗峰;;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观察与思考[J];求索;2012年10期

8 向铁生;康震;;类型与范式——关于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点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汤德伟;;从白居易的诗歌看其长安情感的变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10 肖献军;;近百年来地域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阴山学刊;2012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璞;;宋前儒佛道三教关系述论[J];齐鲁学刊;2011年02期

2 孙亦平;;论杜光庭的三教融合思想及其影响[J];中国哲学史;2006年04期

3 李承贵;张九成佛教观论析——兼论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及特点[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李浩;古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学术突围[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严耀中;论“三教”到“三教合一”[J];历史教学;2002年11期

6 洪修平;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寇养厚;武则天与唐中宗的三教共存与伟先道后政策──唐代三教并行政策形成的第二阶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漆侠;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兼评释智圆有关中庸中道义的论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彭琦;宋元时期的三教调和论[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10 黄心川;“三教合一”在我国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J];哲学研究;1998年08期



本文编号:1769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69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