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继承:战国策派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本文选题:战国策派 + 批判与继承 ; 参考:《文艺争鸣》2017年03期
【摘要】:正一、赞扬与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公认的中国现代化的起点,自它诞生起,就一直成为众说纷纭的焦点与场域。每一种思潮的兴起,似乎都将"五四"作为靶子,重塑新思潮的合理与权威。左翼文学思潮就以"五四"及其为代表的作家作为打倒的对象,呐喊着一个"革命文学"时代的到来。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救亡图存、抗战建国成为整个时代的主题和民族的中
[Abstract]:First, praise and affirmation: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 has been the focus and field of different opinions since its birth.The rise of each trend of thought seems to take the May 4th Movement as a target to restore the rational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new trend of thought.The left-wing literary trend regards 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its writers as the object of downfall and cries out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With the full-scal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saving the nation from dea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ecame the theme of the whole era and the middle of the n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战国策派考辨与研究》(项目编号:15YJC751025) 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战国策派”新论》(项目批准号:SWU1509139)、《大后方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SWU150939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继锋;;战国策派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高阿蕊;;“战国策派”研究的美学观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鲍劲翔;试论战国策派的文化救亡[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4 雷戈;论“战国策派”的历史警醒意识[J];武陵学刊;1998年05期
5 孔许友;;文学的民族主义与文化软实力——以对“战国策派”的反思为中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年01期
6 史金豪;对战国策派批判的批判[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7 宫富;;“代言”与“立言”——“民族主义”文艺与“战国策派”文艺辨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徐旭;;论“战国策”派关于危机处理的信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江沛;;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纠缠——以1930—40年代“战国策派”思潮为例[J];安徽史学;2013年01期
10 吴中杰;战国策派与文学上的唯意志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传礼;;历史的笔误和价值的重估——“重估战国策派”系列论文之一[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路晓冰;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D];山东大学;2006年
2 宫富;民族想象与国家叙事[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尹小玲;论“战国策”派的“民族文学”观[D];厦门大学;2008年
2 贺艳;“战国策派”:关于国家与民族的叙述和文学想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潘剑贞;战国策派“民族文学”观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建华;中西交融、返本开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杰;权力的踪迹[D];西南大学;2006年
6 陈鸣;“战国”、“统相”、“力人”[D];吉林大学;2005年
7 王学振;论战国策派的文艺观[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媛媛;战国时代的再发现[D];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9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6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