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新发现的萧红佚文《小事》

发布时间:2018-05-11 11:04

  本文选题:萧红 + 北京燕山 ; 参考:《新文学史料》2017年02期


【摘要】:正2014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全集》,由萧红研究专家章海宁先生编纂,收录了近年来新发现的萧红佚文,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但可能也延续了前几版《萧红全集》的一些问题,比如全集中收录的散文《女子装饰的心理》,是否真是萧红作品,就是值得商榷的。
[Abstract]:The complete works of Xiao Hong, published by Beijing Yanshan Publishing House in 2014, is compiled by Zhang Haining, a research expert of Xiao Hong. It contains the newly discovered Xiao Hong lost works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a high value of edition. But it may also be a continuation of some of the previous editions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Xiao Hong, such as the collection of prose "Women's decorative Psychology", whether it is really Xiao Hong works, it is open to question.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辉;批评的批评:萧红研究回顾[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朱自奋;《孩子的讲演》告诉我们的——萧红创作的一种细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3 张懿红;谈萧红后期的小说《山下》的主题[J];社科纵横;2001年04期

4 赵靖;萧红·萧红作品·萧红网页[J];图书馆建设;2002年01期

5 滕新贤;冲破低矮的天空——论萧红体的女性文体特征[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王义祥;谈萧红散文的特色[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2年06期

7 胡慧明;论萧红创作的艺术个性[J];云梦学刊;2002年03期

8 王义祥;;萧红思想意识探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邓辅玉;论萧红的婚恋及其创作[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蔡荷芳;论萧红散文的个性化特征[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晓庚;;萧红的创作反映民族时代精神——兼谈其社会化因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郭淑梅;;萧红研究的历史嬗变及学科建构意义[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3 宋晓庚;;关于萧红研究的几点建议[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4 范智红;;从小说写作看萧红的世界观与人生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5 黄晓娟;;萧红与现代史上女性作家的精神差异性[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6 宋晓庚;;年年朝朝暮暮 不过丁忧离歌——谈萧红和她的作品[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钟耀群;;人间天上长相伴——《端木与萧红》前言[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8 张珊珊;;绝望中的希望——浅析萧红短篇小说《手》[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9 徐晓杰;刘军;;“同一地平线”上的另一种景观——以对国民灵魂的审视为视点看萧红对鲁迅的发展[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雅茹;萧红研究的现状与焦点[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杨宁舒 蔡东民;萧红 黑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标识[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记者 蔡东民;萧红研究会萧红文学院黑龙江文学馆在哈揭牌[N];黑龙江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杨宁舒;纪念萧红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召开[N];黑龙江日报;2011年

5 郭淑梅;哈尔滨:萧红国际化文学基因的生成之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秋石;寻找萧红“小妹”[N];文学报;2013年

7 杜浩;消费萧红,是文化的媚俗[N];经济日报;2014年

8 刘忠;端阳节前说萧红[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陈辽;第一部写萧红的长篇小说[N];文学报;2006年

10 桑永海;何人绘得萧红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晓娟;“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3 黄晓娟;雪中芭蕉[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琳;萧红及其作品的生命追寻[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仙花;萧红:凝视荒凉[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郑萍萍;萧红创作的生命哲学阐释[D];青岛大学;2003年

4 王琪玮;新时期以来萧红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黄蕾;论萧红散文的寂寞情怀[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小英;萧红文学创作中的文体意识与个性化叙事[D];西南大学;2015年

7 朱晓晨;新时期以来萧红接受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8 许嫩红;鲁迅精神脉络视阈下的萧红文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9 刘金嵛;回忆里的烛光—从《回忆鲁迅先生》看萧红[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棉;论萧红的悲凉情感书写[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3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873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7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