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张承志与伊斯兰世界的心灵史

发布时间:2018-05-25 03:07

  本文选题:张承志 + 心灵史 ; 参考:《文化纵横》2017年04期


【摘要】:当人们将目光投向中国的伊斯兰文明及穆斯林群体时,很难忽视张承志这样一位独特的写作者、思想者。从致力于新疆地区考古研究的专业学者到以《心灵史》震惊海内外的作家,张承志成为中国文坛另类、多元的标志性人物。无论面对文化边缘地带的伊斯兰教派,还是居主导位置的汉文化体系,张承志都不再扮演纯正的内部角色,他将自身保持在相对的参照系当中,构建出一套"张承志式"的文化位置。"抗战文学",对西方学术思想的警惕,对伊斯兰民族的反思,日渐显露其"立足于底层、弱者、第三世界的文明内部的发言"立场。本文以张承志的写作历程、思想演变为参照点,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展示出一个兼具文人、学者、宗教信徒等多重身份的全景式人物,以此理解中国伊斯兰问题,共同探讨世界伊斯兰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Abstract]:When people look to China's Islamic civilization and Muslim community, it is difficult to ignore Zhang Chengzhi as a unique writer and thinker. From the professional scholars wh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Xinjiang to the writers at home and abroad who are shocked by the History of the mind, Zhang Chengzhi has become a unique and pluralistic iconic figure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world. Zhang Chengzhi no longer plays a pure internal role in the face of the Islamists on the fringes of culture or the dominant Chinese cultural system. He keeps himself in a relative frame of reference. Construct a set of "Zhang Chengzhi" cultural position. "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the vigilance to the western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Islamic nation, gradually revealed its stand of "the speech inside the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bottom, the weak and the third world". Based on Zhang Chengzhi's writing process, thought evolution as a reference point,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period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anoramic figure with multiple identities, such as literati, scholars, religious believers, and so 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ssue of Islam in China. We will jointly explor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Islamic process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庆生;;张承志:以笔为旗[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5期

2 胡艺珊,潘淑英;草原,永不枯竭的怀念与回忆──关于张承志散文解读之一[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熊华勇,石华鹏;试论张承志民族意识的形成及流变[J];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何永明;;与张承志的一面[J];党的建设;2000年09期

5 朱海兵;浅谈张承志小说的艺术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6 李胜清,张邦卫;论张承志创作中人文理念的客体缺席[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陈非;永久的憧憬与向往——张承志小说中的大地与人[J];当代文坛;2002年01期

8 苏菲亚;张承志新疆题材作品导读[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9 陈思和;从回民文化到对张承志的研究——读《踩在几片文化上:张承志新论》[J];回族研究;2002年03期

10 程秋莹;;永远的“绿风土”——论张承志散文的“草原情结”[J];开封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非;;永久的憧憬与向往——张承志小说中的大地与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草;;张承志视野中的鲁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陈伯君;苏丁;;黎明的躁动与黄昏的宁静——从张承志、阿城的生命悲剧意识看中西文化在当代文坛上的交汇[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党云峰;张承志:紧握手中笔[N];中国文化报;2013年

2 赵瑜;尊严的写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宋庄;张承志:总是在路上[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本报记者 唐荣尧 田鑫;张承志:我深受两种第一流的文化影响[N];银川晚报;2011年

5 ;张承志:在虚假文学肆意横行的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麦坚;检验内在听力的沉默之声[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马丽蓉;心灵山河的文化散步[N];文艺报;2001年

8 钟振奋;历史深处的美感[N];北京日报;2005年

9 王国华;自觉的孤独[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10 柴明清;良好生态即普惠民生的生动写照[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锁晓梅;张承志论[D];兰州大学;2007年

2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文进;人民:张承志精神世界的指引者[D];西北大学;2009年

2 张婷;论张承志的精神旅程[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文兴;论张承志创作的理想主义倾向[D];吉林大学;2006年

4 何宇;浅析张承志作品中的世俗反抗心态[D];河南大学;2013年

5 虎雅斐;张承志的清洁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由亚男;张承志散文的思想内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邰源;张承志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马晓琳;《心灵史》修订与张承志思想的展开[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马得成;张承志的文学语言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马海波;历史与心灵的撞击—论张承志的文学创作[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1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31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3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