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穆旦诗歌的人称结构与主体意识

发布时间:2018-05-26 06:20

  本文选题:穆旦 + 诗歌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穆旦是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诗人。在其繁复的诗歌创作中,“人称”使用上的多变是一个显明的现象,而分析穆旦诗歌中“人称”的结构性变化及其背后的主体意识的转换,是深刻理解穆旦诗歌意义的有效途径。在此前提下,首先要反思的是,在既往研究中,将穆旦放置在现代性框架中去历史化的阅读方法,并以此为起点,从而将穆旦重新放回到二十世纪中国的特殊语境中。因此可以将穆旦诗歌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在1937——1942年间,穆旦诗歌中的人称使用相对复杂,试图从“我”走向“我们”;在1942——1948年间,“我们”这一复数性人称代词增多,并强调这之上的战争、日常生活等他者;而在1957年、1976年的诗作中,人称代词又只有相对简单的“我”和“你”,而“人称”之上的他者却转化为“政治”和“死亡”。简言之,作为抒情主体的穆旦有一个从“我”走向“我们”,又最终复归个人主体的过程,而由此可以揭示穆旦在不同时代的主体位置,以及带给当下诗歌创作的启示。
[Abstract]:Mu Dan is an important po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w poetry. In his complicated poetry creation, the changeable use of "person" is an obvious phenomen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person" in Mu Dan's poetr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ts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behind i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Mu Dan poetry. On this premise, the first thing to reflect on is that, in previous studies, we should put Mu Dan in the frame of modernity and take it as a starting point to put Mu Dan back into the special context of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Therefore, we can divide the process of Mu Dan's poetry creation into three stages, that is, from 1937 to 1942, the use of the person in Mu Dan's poems was relatively complex, trying to move from "I" to "us"; in 1942-1948, The plural personal pronouns of "We" have increased and emphasized the war, daily life, and others, while in 1957, 1976's poems, personal pronouns had only the relatively simple "I" and "you". The other above the person is transformed into politics and death. In short, Mu Dan, as a lyric subject, has a process from "I" to "us" and finally to individual subject, which can reveal the main position of Mu Dan in different times and the inspiration to the current poetry cre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彬;穆旦诗歌的修改情况举陈[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黄菊,张扬;“生命也跳动在严寒的冬天”——论穆旦诗歌中的“冬天意识”[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徐晓利;;试论穆旦诗歌中的死亡与新生话语[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4 郑艳君;;论穆旦诗歌的戏剧化特色[J];湘潮(下半月);2011年06期

5 张军;穆旦诗歌中的戏剧主义特色[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6 符杰祥,张光芒;“受难的形象”——论穆旦诗歌的人格价值与文化意义[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龙泉明,汪云霞;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田春荣,刘进华;穆旦诗歌中的几个意象与词语[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9 刘畅;穆旦诗歌片论[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10 李宝平;;个人与社会命运的承担——评穆旦诗歌《冬》[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振亚;;拓展·创新·交锋——“穆旦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3)[C];2006年

2 刘超;;痛苦的追问与追问的痛苦——论穆旦诗歌的精神历程[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振亚;专家学者研讨穆旦诗歌创作[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琼琼;论穆旦诗歌语言[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玲玲;在沉沦与超越之间——论穆旦诗歌中的苦难意识[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谭梅;穆旦诗歌的内在结构的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3 周利众;论穆旦诗歌的“非个人化”品质[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光辉;穆旦诗歌接受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5 王倩;突围者的足音—穆旦诗歌简论[D];山东大学;2013年

6 娄燕京;论穆旦诗歌的人称结构与主体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彭广见;穆旦诗歌的符号学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春光;论穆旦诗歌的存在主义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德明;拯救灵魂:穆旦诗歌的宗教内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晓磊;异质与标志:论穆旦诗歌的语言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6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36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