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动荡的世界,不屈的意志——鲁迅《野草》的《题辞》对尼采哲学的借鉴与共鸣

发布时间:2018-06-04 11:55

  本文选题:鲁迅 + 尼采 ; 参考:《求是学刊》2017年05期


【摘要】:《野草》的《题辞》不应该仅仅从鲁迅政治感觉的角度去理解,更应该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理解。它体现出尼采思想的影响:世界是个有机体,永远处在运动状态,充满着矛盾、冲突,个体生命和万物一样,有生也有死,但是,世界却生生不息。"我"如同一株"野草"一样,虽然不断遭到践踏,却顽强地生存着,坚守着自我。"我"作为一株"野草"也会被世界毁灭,但也仍然坦然无畏,因为"我"自信是充实的。"我"将"野草"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作为生命存在的证明。
[Abstract]:The theme of Wild Grass should be understood not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u Xun's political feelings, but also from his outlook on life and world outlook. It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Nietzsche's thought: the world is an organism, always in a state of motion, full of contradictions, conflicts, individual life and everything, life and death, but the world is endless. " I "like a weed, although constantly trampled on, but tenacious to survive, adhere to self." "as a weed, I would be destroyed by the world, but still fearless, for I am confident." I "presented the weed to all of us as proof of the existence of lif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鲁迅对尼采的借用与融合”,项目编号:15YJA751029
【分类号】:B516.47;I21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鲜凤;论《野草》的模糊美[J];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文学武;地火依旧在奔突运行——论新时期的《野草》研究(1981-2001)[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8期

3 汪卫东;;《野草》与佛教[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01期

4 张鑫;;论《野草》的晦涩[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1期

5 段爱民;;野读《野草》[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12期

6 温儒敏;;以历史和美学的眼光看《野草》[J];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7 金钦俊;;《野草》论辩[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野草》[J];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S1期

9 杨万里;人格力量的象征花朵——浅论《野草》的美学力量[J];中国文学研究;1986年02期

10 闵抗生;把《野草》研究推向探入的一点意见[J];鲁迅研究动态;198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田建民;贺莹;;新世纪《野草》研究综论[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史承钧;;《野草》的哲学[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4 魏绍馨;戚真赫;;《野草》:无家之家与无路之路——关于《野草》的意象意向[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5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清;;《野草》传统:从鲁迅到耿林莽[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乾坤;;“我不过一个影”——兼论“避实就虚”读《野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演讲人 钱理群;谈《野草》[N];人民政协报;2014年

2 李希曾;我爱鲁迅先生的《野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孙玉石 本版文字整理:薛连通;孤军奋战者的精神世界[N];文学报;2003年

4 祝勇;灰娃的诗[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周根红;写作的姿态[N];文学报;2013年

6 王幅明;寂寞的攀登者[N];文学报;2012年

7 王幅明;散文诗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N];文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颖异;日本的鲁迅《野草》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登春;“赋魅”与“祛魅”—学术史视域下的大陆与欧美《野草》研究(1950年迄今)[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林尚平;桂林《野草》文学场域下的左翼话语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房璨;《野草》与《红楼梦》主题性意象异同初探[D];延边大学;2016年

4 栾鹏飞;试论《野草》中的戏剧性要素[D];青岛大学;2009年

5 黄婷;论《野草》“梦”的修辞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孟宏峰;《野草》的佛学解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鲍明晖;论《野草》的现代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智远;论鲁迅《野草》的哲学精神[D];湘潭大学;2011年

9 夏相婷;异域养料与《野草》的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10 陈贺兰;《野草》结构的诗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7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77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