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萎缩变异文化形态的历史镌刻——《废都》的匆匆解读

发布时间:2018-06-04 19:37

  本文选题:《废都》 + 紫金山下 ; 参考:《文艺争鸣》2017年06期


【摘要】:正题记:这是应西北大学教授费秉勋教授之约,于1993年9月3日夜在紫金山下的月牙湖畔寓所匆匆写就的文章,只因当时特殊的缘由,此文与其他几篇文章一起夭折了。2015年秋陕西之行,韩鲁华教授告知我,他收藏了这篇文章的原始稿件,近日他将电子稿寄来,在不胜感慨中,我兴奋地阅读了这部尘封了23年的旧稿,顿时感慨万千。本人不才,
[Abstract]:This is an article hastily written by Professor Fei Bingxun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on the night of September 3, 1993 at the Crescent Lake residence under Zijinshan because of the special reasons at that time. This article died together with several other articles. On my trip to Shaanxi in the autumn of 2015, Professor Han Luhua told me that he had collected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of this article. Recently, he sent an electronic copy to him, and he was deeply impressed. I excitedly read this dusty old draft for 23 years, and I was filled with emotion. I am not talent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宁宁;转型期现象与无家可归的文人 关于《废都》的文化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张新颖;重读《废都》[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3 陈剑兵;满腹说不完的“牢骚”——浅析《废都》里的老头和他的谣辞[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贾平凹;;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废都》后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4期

5 孙新峰;;《废都》再版的文化意义[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陈波;;论《废都》的哲学思辩主题[J];小说评论;2011年S2期

7 易毅;《废都》:皇帝的新衣[J];文艺争鸣;1993年05期

8 田秉锷;;《废都》与当代文学精神滑坡[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9 艾辛;评《废都》[J];湖南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10 马明奎;饥渴转为负累——《废都》札记[J];文科教学;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民彤;;《废都》归来,争议未脱窠臼[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2 姚汉铭;;《废都》中的“谣儿”[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於曼;;无奈的精神还乡[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浩月;《废都》重版所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财经报;2009年

2 本报实习生 李昕燃 本报记者 王晓阳;贾平凹《废都》17年后获准再版引热议[N];陕西日报;2009年

3 陈晓明;《古炉》:落地的文本[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主持人 王安忆 整理者 李红东;发自肺腑吼“秦腔”[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裴志海;戳穿爱情神话后才能得到爱?[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记者 杨一苗;“大水走泥”中的执着 “文学陕军”选择坚守[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记者 茆琛;贾平凹:《废都》性描写今天不算啥[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本报记者 乔燕冰;青天一鹤见精神[N];中国艺术报;2013年

9 陈慧鹏;《斯文扫地》:象牙塔里的一地狗毛[N];中华读书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羿;文学的淘汰是残酷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清霞;沉溺与超越[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俊佳;“《废都》现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鹏;世纪末的挽歌与哀唱[D];延边大学;2006年

3 赵同军;被扭曲的女性——90年代以来男性写作中的女性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樊娟;冲突·交流[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78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78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9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