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藏汉“龙”文学形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2 08:03

  本文选题:藏族文学 + 汉族文学 ; 参考:《西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对藏汉文学当中“龙”这一文化元素的文学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文化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圈的意识之表达,因此从文学形象中能够窥知文学表达主体的观念意识,进而对其文化认知进行分析,并对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层面的民族文化特性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藏汉文化体系中“龙”元素的起源进行了追溯。根据考古发现的古代遗存以及文本资料记载,论证了“龙”元素在藏文化与汉文化当中各自具有相对的原创性,是各自独立起源的文化元素,并在文学起源阶段通过必然途径纳入文学创作之中。在此基础上,对藏族文学和汉族文学表述当中的“龙”进行了界定,将龙定义为满足“具有一定的通灵能力、能够影响自然环境且与自然现象密切相关的水族生物”条件的一类文化元素。根据这一边界条件,藏族文学中“鲁”的一部分和“珠”,以及汉族文学中的上古龙、蛟龙、虬龙、黄龙等均属于“龙”形象的不同表达方式。对这些龙形象分别进行分析,即可确定龙形象在藏族文学史与汉族文学史上各自的演变历程。龙的形象在藏族文学史与汉族文学史上各自经历过两次主要的形象跃迁,且两次跃迁发生与完成的时间段在藏汉文学史上接近或重合。藏族文学史上龙形象的两次跃迁分别为公元3-5世纪“珠”形象被引入到藏族文学语境下的“龙”形象类群,以及公元7-9世纪“鲁”的形象受到佛教文化影响而发生的较为明显的转变;汉族文学史上龙形象的两次跃迁分别表现为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6世纪从上古龙到经典龙亦即黄龙形象的变迁,以及公元7-8世纪龙形象的人格化与社会化过程。在公元13世纪以后,藏汉文学中的龙形象则体现出高度趋同性,且龙在文学作品中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通用形象。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对藏汉文学史上龙的形象演化历程以及两次龙形象跃迁进行比较研究,可知龙形象最初的文学化,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既有矛盾又有敬畏和依赖的关系。龙被塑造为自然力量的代表,文学作品中对龙与人类互动的描述,折射出的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龙的文学形象变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模式的改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与情绪反馈。而这种关系模式的改变,则源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以及民族经济生产模式的成熟化。龙形象的趋同演化这表明,无论藏族文学还是汉族文学,其发展都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内在联系;而藏汉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体现出的相通性,则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学表达的主体是人,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人的情感、意识、观念等方面的表达。文学形象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正是社会形态演化与文化发展历程的投射,而文学形象的变化,又和社会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息息相关,同步于文化形态变迁。通过龙文学形象变化体现出的规律也符合一切客观事物发展共同的内在规律。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iterary image of " dragon " in Tibetan literature .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忠华;文学形象特性新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贾沛若;生动具体 蕴意无穷——谈谈文学形象[J];文史杂志;2000年05期

3 ;学者、作家呼唤鲜活深刻的文学形象[J];学术界;2001年04期

4 安萍;造成文学形象模糊性的原因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5 赵炎秋;试论文学形象的分层评价标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6 何林军;;文学形象理论透视[J];理论与创作;2006年02期

7 刘自匪;;文学形象的全息性[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8 赵修翠;;文学形象发生过程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国富;;文学形象蕴涵的裸露[J];南都学坛;2008年04期

10 唐正序;谈谈文学形象的特点[J];文谭;198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泉根;文学形象特点与儿童阅读需求[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木弓;与伟大时代相称的文学形象[N];文艺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刘秀娟;展现上海新的文学形象[N];文艺报;2009年

4 记者 陈香;湘少社“汤素兰工作室”挂牌探索经营作者品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瑞芳;现代北京“文学形象”的审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巳龙;藏汉“龙”文学形象比较研究[D];西藏大学;2017年

3 杨荣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工”文学形象流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翁欢;浅析《蒙古秘史》中女性文学形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龙眼;新世纪蒙古族小说的文化解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怡娟;人世几回伤往事 百无一用是书生[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晓丽;论撒旦文学形象的演变及其深层寓意[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8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008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