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刘再复对李贽“童心说”的接受

发布时间:2018-06-21 11:18

  本文选题:李贽 + 刘再复 ; 参考:《东南学术》2017年02期


【摘要】:以"童心说"为中心的李贽思想,对刘再复产生根本性、全方位的影响,影响了刘再复"第二人生"的散文创作、学术研究乃至生命走向。刘再复是李贽"童心说"的接力者和守护人,他认同李贽的"童心说",但也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接受逻辑。刘再复不赞同李贽的部分思想观点,但不妨碍他对李贽整体上的高度评价。
[Abstract]:Li Zhi's thought centered on "the theory of children-heart" has a fundamental and omnidirectional influence on Liu Zaifu, which has influenced Liu Zaifu's prose creati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even the trend of life. Liu Zaifu is the relay and guardian of Li Zhi's "childlike heart theory". He agrees with Li Zhi's "childlike heart theory", but also shows his own unique acceptance logic. Liu Zaifu does not agree with some of Li Zhi's ideas, but does not prevent him from highly appraising Li Zhi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刘再复学术思想整体研究(1976-2013年)”(项目编号:14YJA751004)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再复;吴小攀;;关于文学与思想的答问——刘再复采访录[J];华文文学;2010年04期

2 ;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访问汕头大学[J];华文文学;2011年02期

3 叶仙;;刘再复作品系列出版[J];华文文学;2011年04期

4 叶公觉;沧海浪花 碧空繁星——读刘再复散文诗随想[J];当代文坛;1988年02期

5 梁浩;刘再复的“心史”与散文诗的突破——评刘再复散文诗《寻找的悲歌》[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8年05期

6 徐成淼;;在执拗的追求中营造恢宏的生命树——刘再复《寻找的悲歌》论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对刘再复观点的区分[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3期

8 山城客;且看“漂流”中的刘再复[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3期

9 祖慰;;黑体——刘再复肖像[J];人民文学;1989年02期

10 ;刘再复[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再复谈文学不可革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2 孙德喜;;姚雪垠与刘再复论争的反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志雄;;回顾刘再复与姚雪垠的论争——写在姚雪垠诞辰100周年之际[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马国川;刘再复:那是富有活力的年代[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江迅;刘再复:“文学应当走向生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文艺评论家 吴亮;“人文何处”惊诧论[N];东方早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北辰;功利的教育需要诗意[N];华夏时报;2013年

5 特约记者 马晓鸣;刘再复:独语天涯的思想者[N];贵州民族报;2013年

6 张耘梅;我观李建军与刘再复的“文笔战争”[N];文学报;2014年

7 厦门大学国学院教授,副院长 陈支平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陈菁霞;阅读五四,想现实问题[N];中华读书报;2012年

8 申霞艳;意义危机与叙事自由[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春红;刘再复“启蒙文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小玲;论刘再复的《红楼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2 郑为;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形式—刘再复散文的“追忆”主题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3 刘宏;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生成及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春红;论刘再复80年代文艺思想[D];苏州大学;2004年

5 王芳;审美判断与文化批判:刘再复文学批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6 朱孟刚;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黄文祥;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回眸[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48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048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5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