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中晚唐诗歌中的盛唐记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23:34
【摘要】:唐玄宗开元年间,天子开明勤政、辅臣励精图治,政治合宜得恰,经济繁荣稳定,文化兼容并蓄,形成了海内清晏的一代盛世。然而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的骤然爆发,却将唐人梦幻般的升平景象摧残殆尽,从此后,国运一蹶不振、每况愈下。中晚唐时期,大量文人在诗歌创作中以抒写记忆的形式回忆追念那一幕幕繁花似锦的盛世景象,本文便分三部分考察研究中晚唐诗人对于盛唐的叹兴追念。第二章概括性地解析中晚唐诗歌中盛唐记忆产生的三大缘起——客观见、闻、相似情景。第一节从故都行宫忆及开元天子与旧居坟冢忆及俊才雅士两个视角分析客观所见引发盛唐记忆的情况,第二节从听旧曲忆曾经与听故事忆往昔两个角度分析客观所闻引发盛唐记忆的情况,第三节则分析了客观相似情景再现引发盛唐记忆的情况,并将玄宗千秋节情景单列研究。第三章具体探析中晚唐诗歌中盛唐记忆三个方面的丰富内容——故人、旧地、遗物。第一节选取了皇族、官员、文人研究中晚唐诗歌对盛唐风华人物的追想,第二节以两京为典型研究中晚唐诗歌对盛唐地理坐标的怀念,第三节以盛世旧物与贵妃遗物研究中晚唐诗歌对盛唐古老物什的思情。第四章总结性地分析了中晚唐诗歌中盛唐记忆的普遍悲剧性。第一节从中晚唐诗歌对李杨爱情的讽刺与同情感受个人爱情悲剧,第二节从中晚唐诗歌中今昔之别与黍离之悲两种情感的诉说体认普遍时代悲剧。总之,中晚唐诗歌中的盛唐记忆缘起于对当下的失落、对曾经的怀恋,详述了对盛唐故人、旧地、遗物的全面追想,最终呈现出一种深深的普遍悲剧性与苍茫感。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图文】:

布局图,两京,徐松,唐长安城


图1唐长安城布局图,清,徐松《两京城坊考》逡逑隋短暂的大一统,不仅为后继的唐朝统治者提供了丰实的仓廪,纵横的运河,激增逡逑口,还包括一座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的都城。隋大兴城在汉长安城东南十三里,逡逑除了龙首原“水皆咸面,不甚宜人”邋?的自然缺憾,又回避了汉代残宫遗迹的零落逡逑败,“从汉调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②隋人认为此地逡逑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③唐人保留了大兴城坊、市的基本设施逡逑,甚至直接改隋大兴宫为太极宫,使之继续用作帝王治国理政的殿堂,唐人在长逡逑中修建的宫殿,是大明宫与兴庆宫,大明宫建于高宗时代,兴庆宫则建在盛唐,逡逑魏征等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卷78,庾秀才传逡逑魏征等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卷1,高祖纪逡逑魏征等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卷1,高祖纪逡逑27逡逑

盛唐,工部,开元,皇城


逦第三章盛唐记忆丰富的内容它与盛唐命运息息相关,它与盛唐人物荣辱与共,它既成就了盛唐的辉煌,又见证了逡逑盛唐的衰落,因此,它当之无愧的承载了后世人对于盛唐最丰富的回忆。逡逑兴庆宫位于长安外郭东城墙中春明门北兴庆坊,创建于玄宗开元二年七月,终成于逡逑开元十五年底,开元十六年正月初三,玄宗移驾兴庆宫听政,后经多次扩建,始入三逡逑大内之列。由于兴庆宫建于盛世顶峰,因此其建筑结构、设计思想、艺术布局等都达逡逑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宫殿建筑中的瑰宝。逡逑

中晚唐诗,两京,徐松,资质


图3:唐东京洛阳图,清,徐松,两京城坊考逡逑上阳宫的命运脉络,使得它具备了一切被中晚唐诗人歌咏}旎车淖手省F湟唬ㄥ义嫌诔跆疲涤杏氤跎醭嗷杂车呐畈I涎艄ㄖ阂虻匦畏治蟛糠郑皱义媳鹞汗鄯绲睢⒒稍骸Ⅶ腱碓骸⒎曳嫉睢⒈驹杭拔魃涎艄U龉钇菩畚埃珏义暇耙嗣溃痪涑桑阋玫笔钡靡越胝庾钛缫氖咳嗽尢静灰选W诔汀斗铄义虾托疑涎艄萄缬χ啤啡缡敲枋觯骸白贤ソ鸱镢冢そ窦ΥāK屏⑴铄希捎蝅逡逑阆前。”①金碧辉煌的亭台阁阙,给人宛在昆企山巅、蓬莱仙境的美妙错觉。薛曜也在逡逑《正夜侍宴应诏》诗中赞叹:“重关钟漏通,夕敞凤皇宫。双阔祥烟里,千门明月逡逑中。”②高楼危檐,层门重重,尽是皇家气象。在如此辉煌的宫殿中听曲看景,确是令逡逑人沉醉的赏心乐事,宋之问《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有句:“广乐张前殿,重裘感逡逑圣心。”?其二,荣于盛唐,因玄宗设宴而名满天下。虽说上阳宫只因帝室欢宴而繁华逡逑一时,很快便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落寞冷清,但就是盛唐玄宗时代的短暂光彩,使得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际宇;杜诗成就与中晚唐诗风[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江波;刘永红;;中晚唐诗歌气象的流变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3 陈增杰;中晚唐诗札记[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4 王海平;论中晚唐诗趋俗化的审美流变[J];学术论坛;2002年03期

5 叶帮义;余恕诚;;“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中晚唐诗歌的一种重要走向[J];东方丛刊;2008年01期

6 董希平;中晚唐诗美学与词的特质[J];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01期

7 余霞;夏菁;;中晚唐诗苏小小形象之审美意蕴与文化生成[J];求索;2011年09期

8 景凯旋;孟贾异同论──兼论中晚唐诗歌的分期[J];文学遗产;1995年01期

9 宋欣;;盛唐诗歌与中晚唐诗歌气象对比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4年15期

10 黄晓丹;时空观演变对中晚唐诗风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马吉兆;藩镇割据下的河北中晚唐诗[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娱;杜诏及《中晚唐诗叩弹集》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3 武文娟;中晚唐诗歌中的盛唐记忆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幸玉珊;《中晚唐诗叩弹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江合友;婚姻与中晚唐诗歌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余祖坤;中晚唐诗变与词体独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周轶伦;宋初“晚唐体”与中晚唐诗风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4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74654.html

上一篇:《笏山记》新探  
下一篇:谭献词学观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