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谭献词学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4:39
【摘要】:谭献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著名的词学大家,近代词坛的一大宗师。后世对谭献尤其是其词学思想的研究比较分散,并且鲜有从词史角度对谭献的词学活动进行审视探讨。而谭献词学思想中这一尚未受学界充分重视的词史意识与具体建构,实质上颇具学术价值,故本文以词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在晚清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深入探讨谭献的词学观及其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词史的建构,揭示其为中国词学发展带来的贡献。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入手:本篇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叙述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的写作意义。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论述谭献词学观的理论渊源,主要从谭献词学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准备两个方面入手。谭献词学活动中有大量关于词集、选本的评点以及词籍序跋,而这一系列的评点为谭献词学观的形成积淀了扎实而丰富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从两部选本论述谭献在形成其词学观的过程中对中国词史的建构。谭献清词选本《箧中词》和唐宋元明词选本《复堂词录》,结合起来恰好构成了一个清代词学家评选唐宋元明清词的通代选本系列,系统梳理了词体由唐至清的发展脉络,也昭示着谭献词学观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第三章,论述谭献词学观的理论内涵。谭献的尊体观、正变观、“潜气内转”说和读者“接受”论这四个重要理论,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昭示出谭献词学观的内在理论体系。第四章,结合谭献词集《复堂词》,重点论述其词体创作与词学观之间的关系。该章第一节首先分时期对谭献的词体创作《复堂词》进行一个整体的观照;第二节则主要就谭献词体创作与其词学观相契与相悖之处,正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语部分,探讨谭献词学观的价值及影响。通过对谭献词学活动的梳理以及词学思想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发掘,谭献的词学观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对词体的整体发展流变做了全面的审视和体认,对后世尤其是清末及民国的学人进行词体创作、选本批评、词史的建构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晓聪;;新世纪清词流派研究述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2 史华娜;;元代词人追和两宋词刍议[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傅宇斌;;论谭献词学“正变”观及其对常州词派的推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张彩云;;常州派词评的理论建构及其在词坛的影响[J];皖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胡建次;汪素琴;;中国近现代词学中词气论的承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彭玉平;;词学史上的“潜气内转”说[J];文学评论;2012年02期

7 罗仲鼎;;清末杭州文化名人谭献[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周来祥;戴孝军;;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9 刘深;;谭献与浙西词派[J];古籍研究;2008年02期

10 汪超;涂育珍;;论周济词学尊体观[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春花;清代唐宋词选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朱志远;元明词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睿;清代词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德慈;中晚期常州词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甘华莹;常州派词选评点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王娜娜;《复堂词录》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3 顾淑娟;谭献词学文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晓蕾;冯延巳与南唐词坛[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颖;周邦彦词的接受过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76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76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7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