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论与读者反应批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4 11:58
【摘要】:《文心雕龙·知音》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相当全面地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特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并涉及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和文学欣赏等问题。知音论是对《知音》篇中的读者批评观的高度概括。读者反应批评是接受理论在美国本土的发展与演变而成的,它一反过去文学批评只重作者、只重文本的研究范式,给予了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极大的关注,开创了当代西方文论的新领域。本文旨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知音论及读者反应批评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知音论和读者反应批评中的主体与客体观、文本意义观、读者观以及阅读观进行梳理和整合,探究知音论与读者反应批评存在的相通和不同之处,并分析探讨二者分别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对知音论与读者反应批评中的读者批评观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我国当代文论建设的不断完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研究成果是:一、在主体与客体观方面,知音论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而读者反应批评则认为主体决定了客体,主体构建了客体。二、在文本意义观方面,知音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皆强调读者主观能动性是文本意义构成的一部分,然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倾向于“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后者更倾向于“读者的阅读经验”。三、在读者观方面,知音论和读者反应批评都肯定了读者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但对读者的定位有所不同,前者认为知音可以是真实存在的读者,也可以是具有很高文学水平的文学批评者,而读者反应批评中的读者必须是“有知识的读者”。此外,二者对读者偏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知音提倡要避免读者的误读,而读者反应批评认为所有阐释的存在皆有其可取之处,是读者阅读经验的一部分,对此不加排斥,并允许其合理存在。四、在阅读观方面,知音论提倡“深识见奥”,而读者反应批评运用“阐释共同体”来阐释读者的阅读活动,笔者通过对刘勰的“六观说”及卡勒的“文学能力”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二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并分析了二者的差异性,得出卡勒是从语言学的层面进行阐释,试图从词汇,语句,语法等层次发现一些阅读程式,可以帮助读者阅读文学文本的一套程式,而刘勰的“六观说”不仅提出了创作与阅读的起始过程,还比较详细的系统的阐述了文本阅读的方法和前人创作与阅读的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80519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兆辉;;“读者反应批评”中读者观之流变[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路静;;读者反应批评:对读者的多重解读[J];求索;2011年07期
3 陈赛花;;从读者反应批评看《杀手》的空白艺术[J];世界文学评论;2012年01期
4 瑞恩·赛格斯 ,史安斌;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研究的挑战[J];文艺研究;1993年02期
5 魏笑玲;陈惠良;;读者反应理论与《跨国的雪》[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陈赛花;;从读者反应批评看《杀手》中的空白艺术[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杨庭曦;;阐释的权力交接——浅论读者反应批评[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3期
8 刘识萌;;读者与文本的交流障碍——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下的《波士顿人》[J];国外文学;2014年02期
9 杨平;;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翻译批评新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10 李文军;石进勇;;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启示[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俱静妮;知音论与读者反应批评比较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2 李士军;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0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80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