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时间叙事研究
本文关键词: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时间叙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孙惠芬多年来执着于乡土小说创作,她运用乡土时间呈现出的乡土世界,与受现代时间引导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关系,表现了其本人对传统的回望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孙惠芬通过发掘、运用乡土时间静止、永恒、循环往复等特点,展现了传统乡土静谧、闲适、自然的风貌,达到了贴近乡土、扩充叙事容量等艺术效果。她笔下的乡土世界在乡土时间中孕育出无限的诗意,传达出作者展现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回望传统,实现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再认同的创作意图。同时,孙惠芬通过对乡村人在城乡间游走的遭遇和心理变化进行细腻刻画,将传统乡村和现代城市进行对比,显示了快速、线性、充满未来感的现代时间对人造成的焦虑感和压迫感,突出乡村对心灵的抚慰作用以及人们对乡村的无限怀恋。另外,孙惠芬的乡土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乡村在城市的影响下,出现脱离传统、奔向现代的趋势,揭露了传统乡村没落、传统诗意流逝的现实,展现了她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以及为弥补现代化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所做出的努力。由此,孙惠芬对乡土时间的运用和把握,使得她的乡土小说充满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其作为知识分子承担起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城乡 时间 传统 现代性 诗意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孙惠芬乡土小说的研究概述8-10
- 二、孙惠芬小说中乡土时间的文化内涵10-13
- 第一章 碎裂的静景:孙惠芬笔下的乡土时间样态粗描13-22
- 第一节 时间的静止性与抽象化13-17
- 一、从流动的、实在的到静止的、抽象的13-15
- 二、乡土时间中的风景画15-17
- 第二节 时间的碎裂感与片断化17-22
- 一、从完整性到碎片化17-19
- 二、叙事容量的扩充19-22
- 第二章 乡村人在乡村:传统时间中的诗意情趣22-32
- 第一节 自然与经验中的乡村慢生活22-24
- 一、自然节律下的模糊性时间23
- 二、凝结乡土经验的过去时间23-24
- 第二节 乡村慢生活中的诗意情趣24-32
- 一、乡村:诗意的栖居之所25-27
- 二、诗意:乡村日常的抒情27-29
- 三、传统文化的再认同29-32
- 第三章 乡村人在城市:现代时间中的焦虑情绪32-43
- 第一节 快速的时间,焦虑的城市32-37
- 一、追不上的城市时间33-34
- 二、被击碎的“黄金梦”34-35
- 三、时间、金钱与情感的交换35-37
- 第二节 从城市回望乡村37-43
- 一、记忆中的精神故园38-40
- 二、再难融入的时间流40-43
- 第四章 城乡镜像中的诗性找寻43-52
- 第一节 以城为镜:传统时间观中的没落乡土43-47
- 一、时间滞后导致脱离现代化进程44-45
- 二、时间缓慢导致经济贫困45-47
- 第二节 未来感时间发展观下诗意的流逝47-52
- 一、现代时间搅动内心的平静47-49
- 二、现代科技消解自然敬畏49-52
- 结语发展中的现代性反思:“桃源梦境”的建构与解构52-59
- 一、现代性反思:追寻传统诗意52-55
- 二、助力现代化发展:传统乡土价值的再发现55-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淑;;家园何处——孙惠芬乡村叙事中“乡”与“城”的表征[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2 程义伟;宋扬;;辽宁辽南文化与孙惠芬小说创作[J];小说评论;2009年S1期
3 马琳;;空间场域·身份认同·人文关怀——经济变迁背景下的孙惠芬小说[J];小说评论;2009年S1期
4 程亚丽;;论《吉宽的马车》——孙惠芬创作中的空间叙述[J];文艺争鸣;2010年11期
5 郑斯扬;林丹娅;;城乡变迁中的孙惠芬小说之伦理观[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周景雷;;不可探查的“关系”与“坏乡村”的秘密——关于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2期
7 王元;;艰难抉择——读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J];农村工作通讯;2013年16期
8 刘益令;;认识孙惠芬[J];海燕;1998年11期
9 王艳荣;;乡村叙事与民间声音——读孙惠芬的《上塘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峗;孙惠芬;;在城乡之间游动的心灵——孙惠芬访谈[J];小说评论;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代红;孙惠芬新作: 用心灵穿越 百年辽南和家族传奇[N];大连日报;2011年
2 李敬泽 评论家;孙惠芬的葬花辞[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陆梅;歇马山庄:孙惠芬的心灵故乡[N];文学报;2003年
4 杨鸥;孙惠芬:关注民工的精神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本报记者 舒晋瑜;孙惠芬:这是一次黑暗里的写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周立民;孙惠芬的后花园[N];辽宁日报;2002年
7 周立民;孙惠芬的后花园[N];文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研;放慢脚步寻找安放心灵的位置[N];辽宁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尹平平;《生死十日谈》:乡村生死故事背后的“精神黑洞”[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山民;“事实”与“真实”[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海霞;论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伦理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超;游走在城乡之间的精灵[D];渤海大学;2015年
3 姜玉倩;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时间叙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肖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解读孙惠芬作品中的城乡情感走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庆蕾;游走在城乡之间的寂寞灵魂——孙惠芬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日娜;试论孙惠芬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笳;痛并爱着[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居莉;孙惠芬城乡叙事中的中国现代性[D];扬州大学;2012年
9 赵丽凤;孙惠芬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贾轶杰;城与乡的对望[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时间叙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