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执浩诗歌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12:06
被视作近年来湖北新诗崛起的领军人物,湖北荆门籍诗人张执浩,其诗歌创作最早可追溯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近年来诗人的诗歌形态与创作观念日臻醇熟,诗歌成就也越发为评论界学者所重视。诗人诗歌日益显著的艺术成就与公众反响、其本人在湖北地域性诗人群体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以及目前有关其诗歌整体与专项研究方面的欠缺,共同促成本篇文章对张执浩诗歌所进行的一个历时与共时维度相结合的研究。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赏析张执浩诗歌的语言艺术。这一部分将围绕张执浩诗歌语言的生活化、本质化、先锋性以及叙事性四个方面展开:生活化具体表现为用生活化的语言来书写日常生活;本质化则表现为对诗歌纯粹化表达的追求,如追溯词语的原初意义与运用等;先锋性体现为诗人诗语具有某种悖谬矛盾的张力与宿命决绝的语气;叙事性则体现为诗人对诗歌这种抒情体裁中叙事分寸的把握。第二章探究张执浩诗歌的意象特点。这一部分的梳理将大体依照诗人的创作轨迹。关于早期童年乡村生活意象,我将从地域性意象与动植物意象两方面展开;随后的诗歌创作摸索阶段,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意象群产生了,这一部分我将从暗示隐喻性与对立并置的两类意象着手;当诗人的诗歌意象...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选题缘起
(一) 研究对象
(二) 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及归纳梳理
(一) 张执浩诗歌整体性创作研究
(二) 张执浩诗歌诗学理论研究
(三) 张执浩诗歌艺术手法研究
(四) 张执浩诗歌集、选篇研究
第一章 张执浩诗歌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本质化——找寻纯粹之诗
(一) 对词语进行词义的“深掘”
(二) 对词语进行词义的“曲解”
二、语言的先锋性——探求超验之思
(一) “梦呓”与“胡说”: 为语言蓄势
(二) 悖谬与隐喻: 为诗意张目
三、语言的叙事性——呈现独节之式
第二章 张执浩诗歌的意象群析
一、现场与记忆: 童年乡村生活意象群
(一) 地域性意象: 记忆中的仙女山与岩子河
(二) 动植物意象: 童年的草木果蔬与鸟兽虫鱼
二、并置与对立: 充满思辨意味意象群
(一) “火车”与“绵羊”——对工业文明及影响的深思
(二) “棺材”与“列车”——对存在价值与死生的参悟
第三章 张执浩诗歌的抒情姿态
一、向上: 透过蜜封的眼睛看世界
二、向下: 落实感受世间百味的承诺
(一) 怀旧与怀乡: 身心游离城乡之间
(二) 思亲与伤逝: 执着追求爱与真情
(三) 触摸与刺痛: 深切感受时间之苦
三、平视: 于世俗日常中保有悲悯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首诗的右边与左边——读张执浩诗集《高原上的野花》[J]. 陈澜. 长江文艺评论. 2019(01)
[2]孤独个体的欲望追寻:细读张执浩《什么意思》[J]. 马玉聪. 文学教育(上). 2019(02)
[3]“诗人忘不了他的生存”——张执浩的日常诗学与当代经验[J]. 霍俊明. 扬子江诗刊. 2019(01)
[4]词语、声音与诗学[J]. 林东林. 长江丛刊. 2018(25)
[5]另一首朴素的诗——读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J]. 王毅. 写作. 2018(05)
[6]隐藏在“小”与“大”之间的致命一击——张执浩近年创作印象谈[J]. 杨章池. 写作. 2018(05)
[7]平原上空的闪电——读张执浩诗集《欢迎来到岩子河》[J]. 张德明. 社会科学动态. 2017(04)
[8]一首对自由的赞歌——《高原上的野花》的新批评分析[J]. 朱雯雯. 名作欣赏. 2016(29)
[9]张执浩访谈录:当树叶翻转时你在干什么[J]. 张执浩,林东林. 长江丛刊. 2016(25)
[10]评张执浩的《如果根茎能说话》[J]. 杨小翠. 文学教育(上). 2016(09)
本文编号:2968675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选题缘起
(一) 研究对象
(二) 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及归纳梳理
(一) 张执浩诗歌整体性创作研究
(二) 张执浩诗歌诗学理论研究
(三) 张执浩诗歌艺术手法研究
(四) 张执浩诗歌集、选篇研究
第一章 张执浩诗歌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本质化——找寻纯粹之诗
(一) 对词语进行词义的“深掘”
(二) 对词语进行词义的“曲解”
二、语言的先锋性——探求超验之思
(一) “梦呓”与“胡说”: 为语言蓄势
(二) 悖谬与隐喻: 为诗意张目
三、语言的叙事性——呈现独节之式
第二章 张执浩诗歌的意象群析
一、现场与记忆: 童年乡村生活意象群
(一) 地域性意象: 记忆中的仙女山与岩子河
(二) 动植物意象: 童年的草木果蔬与鸟兽虫鱼
二、并置与对立: 充满思辨意味意象群
(一) “火车”与“绵羊”——对工业文明及影响的深思
(二) “棺材”与“列车”——对存在价值与死生的参悟
第三章 张执浩诗歌的抒情姿态
一、向上: 透过蜜封的眼睛看世界
二、向下: 落实感受世间百味的承诺
(一) 怀旧与怀乡: 身心游离城乡之间
(二) 思亲与伤逝: 执着追求爱与真情
(三) 触摸与刺痛: 深切感受时间之苦
三、平视: 于世俗日常中保有悲悯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首诗的右边与左边——读张执浩诗集《高原上的野花》[J]. 陈澜. 长江文艺评论. 2019(01)
[2]孤独个体的欲望追寻:细读张执浩《什么意思》[J]. 马玉聪. 文学教育(上). 2019(02)
[3]“诗人忘不了他的生存”——张执浩的日常诗学与当代经验[J]. 霍俊明. 扬子江诗刊. 2019(01)
[4]词语、声音与诗学[J]. 林东林. 长江丛刊. 2018(25)
[5]另一首朴素的诗——读张执浩《高原上的野花》[J]. 王毅. 写作. 2018(05)
[6]隐藏在“小”与“大”之间的致命一击——张执浩近年创作印象谈[J]. 杨章池. 写作. 2018(05)
[7]平原上空的闪电——读张执浩诗集《欢迎来到岩子河》[J]. 张德明. 社会科学动态. 2017(04)
[8]一首对自由的赞歌——《高原上的野花》的新批评分析[J]. 朱雯雯. 名作欣赏. 2016(29)
[9]张执浩访谈录:当树叶翻转时你在干什么[J]. 张执浩,林东林. 长江丛刊. 2016(25)
[10]评张执浩的《如果根茎能说话》[J]. 杨小翠. 文学教育(上). 2016(09)
本文编号:2968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6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