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看中国传统女性文化沉淀下的集体无意识——以《生死

发布时间:2021-04-23 20:52
  萧红笔下《生死场》的女性形象如动物般徘徊在"生"与"死"之间,凄凄惨惨,她们活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体制下,无意识地恪守着、捍卫着传统女性文化,充当了传统女性文化的牺牲品。文章分析了这些生活底层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34(06)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徘徊在“生”与“死”之间的底层女性形象
    (一)最美丽的女人———月英
    (二)沦陷的青春少女———金枝
    (三)夫权下苟活的女人———五姑姑的姐姐
    (四)抗争悲苦命运的女人———王婆
二、传统女性文化积淀下的女性集体无意识
三、女性个人意识自我觉醒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传统女性文化的表现及其在当代的演变[J]. 薛彦华,张翠芳,张静.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01)
[2]“五四”新女性自我意识张扬与萎缩的心路历程[J]. 陈军.  青海社会科学. 2008(05)
[3]萧红:生命边界的孤独者[J]. 刘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5)
[4]谚语中的中国古代女性文化透视[J]. 王利.  兰州学刊. 2006(12)
[5]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J]. 段金花.  东岳论丛. 2005(05)
[6]萧红的生命意识与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 黄晓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5)
[7]中国女性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化[J]. 林丹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本文编号:3156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56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