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东周列国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6 21:27
川剧界常言“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列国戏一直就是川剧界常上演的剧目,本文是对川剧东周列国戏进行的研究。首先对川剧东周列国戏的剧目及本事来源做了梳理,其中大部分剧目来自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另外还有来自宝卷、传奇、传说的剧目。第二,厘清了川剧东周列国戏在四川地区盛行的诸多原因,巴蜀地区悠久的戏剧传统为东周列国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并且在明清时期,东周列国故事在巴蜀地区本身就有了一定的传播度,主要包括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在巴蜀地区的刊印,还有其他声腔诸如弋阳腔、梆子腔等传入带来了一些剧目。同时,还有巴蜀地区特殊的袍哥文化共同促进了川剧东周列国戏的繁荣。第三,分析了川剧东周列国戏在巴蜀地区的上演情况,以四条河道为主要传播阵地,覆盖了四川及重庆各个地区的演出情况,其中以“川西坝”地区,即成都地区的传播最为繁盛。第四,通过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对川剧东周列国戏及其的本事来源做了比较,探析了其改编的独特之处。从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女性形象,市井小人物四个方面分析了川剧东周列国戏的人物塑造。以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故事的高潮和结尾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川剧东周...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川剧东周列国戏在巴蜀地区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川剧东周列国戏的概况
一、川剧东周列国戏的声腔
二、川剧东周列国戏的题材来源
第二节 川剧东周列国戏的生成背景
一、巴蜀文化的戏剧传统
二、东周列国故事在蜀地的传播
第三节 川剧东周列国戏在巴蜀地区的上演情况
第二章 川剧东周列国戏对东周列国故事的改编情况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比较
一、正面人物
二、反面人物
三、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
四、生动鲜活的市井小人物
第二节 故事情节的经营
一、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二、剧情的起伏
第三章 川剧东周列国戏的表演艺术
第一节 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雅化
二、语言的俗化
第二节 对川剧行当艺术的丰富
一、对川剧武小生,正生,老生的发展
二、对川剧丑角艺术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小说到戏曲的转换之道——以陈涌泉对鲁迅小说的戏曲改编为例[J]. 杜芳. 大舞台. 2019(04)
[2]浅析元杂剧《秋胡戏妻》的大团圆结局[J]. 侯晓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3]试论川剧武生的艺术特征[J]. 文冬. 四川戏剧. 2016(01)
[4]论清代四川雕版印刷下通俗小说的出版[J]. 汪燕岗.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5(06)
[5]川剧剧目形成发展路径探索[J]. 杜建华. 四川戏剧. 2015(07)
[6]论地方戏[J]. 廖奔. 戏剧艺术. 2011(04)
[7]规训与惩罚——小议传统戏曲中的“戏妻”[J]. 王桂妹. 华夏文化论坛. 2008(00)
[8]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尾的审美透视[J]. 陈才训. 重庆社会科学. 2004(01)
[9]“公冶长识鸟语”传说浅论[J]. 陈金文. 齐鲁学刊. 2002(04)
[10]嘉靖皇帝与明朝中后期的小说勃兴[J]. 冯道信.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01)
硕士论文
[1]《新列国志》故事渊源及流变[D]. 王舒欣.陕西理工学院 2016
[2]川剧传统剧目《黄吉安剧本选》否定句研究[D]. 李滨钞.四川师范大学 2015
[3]秋胡戏妻戏曲的版本流变考[D]. 徐汪涓.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二十世纪《东周列国志》传播研究[D]. 孟亭竹.山东大学 2006
[5]论川剧艺术的喜剧特征[D]. 涂军娅.四川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2115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川剧东周列国戏在巴蜀地区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川剧东周列国戏的概况
一、川剧东周列国戏的声腔
二、川剧东周列国戏的题材来源
第二节 川剧东周列国戏的生成背景
一、巴蜀文化的戏剧传统
二、东周列国故事在蜀地的传播
第三节 川剧东周列国戏在巴蜀地区的上演情况
第二章 川剧东周列国戏对东周列国故事的改编情况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比较
一、正面人物
二、反面人物
三、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
四、生动鲜活的市井小人物
第二节 故事情节的经营
一、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二、剧情的起伏
第三章 川剧东周列国戏的表演艺术
第一节 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雅化
二、语言的俗化
第二节 对川剧行当艺术的丰富
一、对川剧武小生,正生,老生的发展
二、对川剧丑角艺术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小说到戏曲的转换之道——以陈涌泉对鲁迅小说的戏曲改编为例[J]. 杜芳. 大舞台. 2019(04)
[2]浅析元杂剧《秋胡戏妻》的大团圆结局[J]. 侯晓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3]试论川剧武生的艺术特征[J]. 文冬. 四川戏剧. 2016(01)
[4]论清代四川雕版印刷下通俗小说的出版[J]. 汪燕岗.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5(06)
[5]川剧剧目形成发展路径探索[J]. 杜建华. 四川戏剧. 2015(07)
[6]论地方戏[J]. 廖奔. 戏剧艺术. 2011(04)
[7]规训与惩罚——小议传统戏曲中的“戏妻”[J]. 王桂妹. 华夏文化论坛. 2008(00)
[8]古典戏剧大团圆结尾的审美透视[J]. 陈才训. 重庆社会科学. 2004(01)
[9]“公冶长识鸟语”传说浅论[J]. 陈金文. 齐鲁学刊. 2002(04)
[10]嘉靖皇帝与明朝中后期的小说勃兴[J]. 冯道信.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01)
硕士论文
[1]《新列国志》故事渊源及流变[D]. 王舒欣.陕西理工学院 2016
[2]川剧传统剧目《黄吉安剧本选》否定句研究[D]. 李滨钞.四川师范大学 2015
[3]秋胡戏妻戏曲的版本流变考[D]. 徐汪涓.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二十世纪《东周列国志》传播研究[D]. 孟亭竹.山东大学 2006
[5]论川剧艺术的喜剧特征[D]. 涂军娅.四川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2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5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