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晚唐薛逢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7 10:04
  晚唐诗人薛逢(公元806年—公元874年),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于中唐末,但主要活动及仕宦经历在武宗、宣宗和懿宗三朝。唐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及第,历秘书省校书郎、弘文馆直学士、嘉州刺史、绵州刺史、太常寺少卿等官,终秘书监,唐宣宗时曾参与修撰《续会要》。薛逢在晚唐诗人中虽然并不算出名,对他研究成果的数量不多,《全唐诗》仅收录薛逢诗歌一卷共九十二首,但薛逢诗歌在体裁和题材上依然丰富多样,《唐诗三百首》亦有选录薛逢《宫词》一诗,流传甚广,可见薛逢诗歌在艺术上依然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诗歌风格上,薛逢的近体诗歌与古体诗歌呈现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这也是薛逢对盛中唐诗歌风格继承与学习的结果。元代杨士弘《唐音》收录薛逢七绝两首,归入“盛唐遗响”(1)类,明代胡震亨评价薛逢:“殊有写才,不虚峻拔之目,长歌似学白氏,未如七律多警。”(2)因此展开了对薛逢诗歌的研究。在已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古籍中所载的薛逢生平仕宦经历,梳理薛逢的家族归属、行年行踪与交游经历,继而展开对薛逢诗歌留存情况的考述,包括薛逢诗集版本、诗歌重出与系年的整理,进而以不同体裁、题材,从诗歌风格与创作技巧上分析薛逢诗歌的艺术特点,从...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章 薛逢生平考述
    第一节 薛逢籍贯、生卒年与家族考
        一 薛逢籍贯
        二 薛逢的生卒年
        三 薛逢与河东薛氏家族
    第二节 薛逢主要行年行踪
        一 会昌初年:长安擢第期
        二 会昌末——大中初:短暂的出京任职期
        三 大中年间:再回长安的拔擢期
        四 咸通初年:离京入蜀的贬谪期
        五 咸通中—咸通末:三回长安的浮沉期
    第三节 薛逢重要交游考
        一 将相
        二 诗人、普通官员
        三 方外人士
第二章 薛逢诗歌考述
    第一节 薛逢诗集版本与诗歌收录
        一 历代薛逢诗集的版本记载
        二 古籍收录的薛逢诗歌
    第二节 薛逢诗歌重出考辨
        一 薛逢与赵嘏、许浑诗歌重出考
        二 薛逢与刘禹锡、张建封重出诗歌考
        三 薛逢与温庭筠重出诗歌考
    第三节 薛逢诗歌系年考
第三章 薛逢诗歌的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薛逢诗歌的分类
        一 薛逢诗歌体裁
        二 薛逢诗歌题材
    第二节 薛逢诗歌的主题
        一 逝者如斯之感慨
        二 出世入世之矛盾
        三 抚今追昔之喟叹
        四 社会时事之记录与针砭
第四章 薛逢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薛逢诗歌的风格特点
        一 古体诗:平易浅近
        二 近体诗:雄浑峻拔宣朗豪逸
    第二节 薛逢诗歌的艺术手法
        一 对比反衬侧面烘托
        二 动静结合情景相融
        三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
        四 长于用典语言精警
第五章 薛逢诗歌地位与评价
    第一节 薛逢诗歌的地位
        一 没落士族的文学缩影
        二 盛、中唐诗歌与晚唐诗歌的接力者
    第二节 薛逢诗歌的评价
        一 盛唐余响
        二 失浅露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薛逢年谱
附录B 薛逢诗歌辑
附录C 历代古籍中所收薛逢诗歌篇目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盛中唐诗歌向晚唐过渡的标本——薛逢诗歌论评[J]. 岳五九.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2]党争背景下的“君子群体政治”与“君子个体政治”——以中晚唐政局为中心[J]. 钱振宇.  中国文化研究. 2014(02)
[3]从薛能看晚唐文人的思想和心态[J]. 岳五九.  安顺学院学报. 2014(02)
[4]晚唐宦官专权的表征、由来及儒生之敌意——晚唐五代文学思想背景研究之一[J]. 李珺平.  社会科学论坛. 2012(01)
[5]唐诗的最后一次新变——论唐末近体诗的艺术开拓[J]. 李定广.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6]中古河东薛氏与文学概述[J]. 梁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7]河东薛氏文学家族传论[J]. 沈文凡,孟祥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9(01)
[8]晚唐诗人薛逢生平考[J]. 王林,周建勇,尹普红.  唐山学院学报. 2009(01)
[9]浅论薛逢诗风及其成因[J]. 梁静.  名作欣赏. 2007(24)
[10]试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J]. 韦春喜,张影.  船山学刊. 2007(04)

博士论文
[1]晚唐三家研究[D]. 曹渊.上海大学 2017
[2]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 傅绍磊.浙江大学 2010
[3]中古“河东三姓”文学研究[D]. 梁静.陕西师范大学 2006
[4]国家不幸诗家幸[D]. 李定广.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思维模式研究[D]. 高振博.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甘露之变对晚唐文人影响研究[D]. 周智.青海师范大学 2012
[3]薛逢诗歌研究[D]. 王林.河北大学 2008
[4]薛逢及其诗歌研究[D]. 王同亮.陕西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52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252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a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