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元的故事组小说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00:32
李伯元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其创作的故事组小说有着鲜明的独特性。本文即关注李伯元所创作的故事组小说,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以及语言特点等方面,整体上对李伯元的故事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最后归纳总结李伯元的文学创作对近现代小说转型的贡献。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首先对研究李伯元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将本文的研究范围定在李伯元创作的故事组小说《官场现形记》、《活地狱》、《文明小史》,从一个新的视角着笔,力求对李伯元故事组小说进行整体性研究。正文部分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梳理李伯元在晚清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对故事组小说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晚清社会的时代语境进行描述。李伯元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于小说创作上,其中,《官场现形记》连载发表于《世界繁华报》上,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活地狱》和《文明小史》发表于《绣像小说》上,而《绣像小说》更是被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李伯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模式——故事组小说来设置情节,使得小说呈现出全景式的社会图景,体现出鲜明的独特性。第二章从故事组小说的题材与主题入手,故事组小说具...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学术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李伯元文学活动与故事组小说创作类型
2.1 李伯元生平与编创活动概述
2.1.1 生平简述
2.1.2 李伯元的文学创作活动
2.2 故事组小说的概念与具体呈现模式
2.2.1 故事组小说的概念
2.2.2 故事组小说的具体呈现模式
2.2.3 李伯元文学创作的晚清社会时代语境
3 官场及社会题材小说的现实性讽刺与批判
3.1 晚清贪腐官场与虚伪社会纵横面的广泛涉猎
3.1.1 卖官鬻爵的贪腐现象
3.1.2 官僚虚伪、无耻面的刻画
3.1.3 官僚惧洋媚洋的奴性姿态的展现
3.1.4 对腐朽衙门及监狱黑暗的揭露
3.1.5 文明与野蛮的交锋
3.2 主题意蕴的多重展现
3.2.1 暴露末世官场的黑暗腐朽
3.2.2 批判衙门监狱的残酷暴虐
3.2.3 洞察近代社会畸形文明的积弊
4 新旧思想冲突下封建官僚与“维新”人士群丑图
4.1 抱残守缺的反面官员形象
4.1.1 卖官鬻爵与营私舞弊形象
4.1.2 惧洋媚洋与世故谄媚形象
4.1.3 官官相护与良知泯灭形象
4.1.4 孝充门面与糊涂断案形象
4.1.5 假意维新与沽名钓誉形象
4.2 利欲熏心的买官投机者形象
4.2.1 行贿巴结与投机取巧形象
4.2.2 官迷心窍与善于钻营形象
4.2.3 腹无实才与虚伪浮夸形象
4.3 残忍暴虐的衙役形象
4.3.1 滥用酷行与阴险毒辣形象
4.3.2 心狠手辣与荒唐断案形象
4.3.3 胆大包天与狼狈为奸形象
4.3.4 官贼一气与目无王法形象
4.4 盲目西化的“新党”形象
4.4.1 渐悟文明与愚昧无知形象
4.4.2 徒有其表与不学无术形象
4.4.3 招摇撞骗与野蛮专横形象
5 蝉联而下的故事组情节结构等与讽刺语言特点
5.1 故事组小说的情节设置
5.1.1 人物言行的自我矛盾
5.1.2 特写镜头般的细节描写
5.2 蝉联而下的故事组小说结构
5.2.1 故事组小说结构的内在整体性
5.2.2 楔子与结尾的巧妙构思
5.3 故事组小说的叙事模式
5.3.1 叙事特点与叙事视角
5.3.2 无处不在的叙述者
5.4 手法多变的讽刺语言
5.4.1 人物名字谐音的讽刺
5.4.2 漫画式与反讽语调下的讽刺
6 李伯元故事组小说创作对近现代小说转型的贡献
6.1 对“小说界革命”的契合与呼应
6.1.1 李伯元小说创作对“小说界革命”的契合
6.1.2 近现代转型时期李伯元小说的现代色彩
6.2 开拓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6.2.1 主题意蕴的现实批判性
6.2.2 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6.2.3 批判现实的讽刺语言
6.3 对西方文明冲击下国家前途命运的反思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场现形记》与清末新政[J]. 欧阳萦雪. 文学教育(上). 2019(09)
[2]《官场现形记》中官员形象探析[J]. 朱卿. 名作欣赏. 2018(24)
[3]“柔远”文化的当代意义——读李伯元《文明小史》有感[J]. 赵娟茹. 华夏文化. 2017(03)
[4]“谴责小说”与晚清社会批判——以《官场现形记》为例[J]. 王学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9)
[5]基于《官场现形记》探讨清代官场的黑暗[J]. 黎煜. 文学教育(下). 2017(08)
[6]栏目、编辑与类别——《绣像小说》“益智问答”的关联与意义[J]. 雷春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7]晚清小说创作暨刊行中的作者与读者——以《官场现形记》为例的探讨[J]. 刘颖慧. 理论导刊. 2017(05)
[8]论时代变革中的“假洋鬼子”形象——以《文明小史》为例[J]. 陈霞,赵国安. 学术评论. 2017(02)
[9]探究《官场现形记》对近代历史小说的开创性作用[J]. 魏霞. 语文建设. 2016(33)
[10]从《官场现形记》看晚清官场丑态[J]. 蔡尚益. 名作欣赏. 2016(26)
博士论文
[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研究[D]. 武全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晚清四大小说杂志现代性研究[D]. 肖爱云.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D]. 郭浩帆.山东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绣像小说》杂志及所刊小说研究[D]. 万千.暨南大学 2018
[2]相同的时代,不同的借镜[D]. 宇北方.湖南师范大学 2017
[3]《文明小史》官形象研究[D]. 常玉亭.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形象研究[D]. 辛娟.山西师范大学 2013
[5]《文明小史》研究[D]. 刘霞.鲁东大学 2012
[6]西方悲剧美学梳理及中西悲剧探析[D]. 何华.安徽大学 2011
[7]《文明小史》与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D]. 周婷婷.西南大学 2011
[8]《绣像小说》研究[D]. 王珺子.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14762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学术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
1.1.2 国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李伯元文学活动与故事组小说创作类型
2.1 李伯元生平与编创活动概述
2.1.1 生平简述
2.1.2 李伯元的文学创作活动
2.2 故事组小说的概念与具体呈现模式
2.2.1 故事组小说的概念
2.2.2 故事组小说的具体呈现模式
2.2.3 李伯元文学创作的晚清社会时代语境
3 官场及社会题材小说的现实性讽刺与批判
3.1 晚清贪腐官场与虚伪社会纵横面的广泛涉猎
3.1.1 卖官鬻爵的贪腐现象
3.1.2 官僚虚伪、无耻面的刻画
3.1.3 官僚惧洋媚洋的奴性姿态的展现
3.1.4 对腐朽衙门及监狱黑暗的揭露
3.1.5 文明与野蛮的交锋
3.2 主题意蕴的多重展现
3.2.1 暴露末世官场的黑暗腐朽
3.2.2 批判衙门监狱的残酷暴虐
3.2.3 洞察近代社会畸形文明的积弊
4 新旧思想冲突下封建官僚与“维新”人士群丑图
4.1 抱残守缺的反面官员形象
4.1.1 卖官鬻爵与营私舞弊形象
4.1.2 惧洋媚洋与世故谄媚形象
4.1.3 官官相护与良知泯灭形象
4.1.4 孝充门面与糊涂断案形象
4.1.5 假意维新与沽名钓誉形象
4.2 利欲熏心的买官投机者形象
4.2.1 行贿巴结与投机取巧形象
4.2.2 官迷心窍与善于钻营形象
4.2.3 腹无实才与虚伪浮夸形象
4.3 残忍暴虐的衙役形象
4.3.1 滥用酷行与阴险毒辣形象
4.3.2 心狠手辣与荒唐断案形象
4.3.3 胆大包天与狼狈为奸形象
4.3.4 官贼一气与目无王法形象
4.4 盲目西化的“新党”形象
4.4.1 渐悟文明与愚昧无知形象
4.4.2 徒有其表与不学无术形象
4.4.3 招摇撞骗与野蛮专横形象
5 蝉联而下的故事组情节结构等与讽刺语言特点
5.1 故事组小说的情节设置
5.1.1 人物言行的自我矛盾
5.1.2 特写镜头般的细节描写
5.2 蝉联而下的故事组小说结构
5.2.1 故事组小说结构的内在整体性
5.2.2 楔子与结尾的巧妙构思
5.3 故事组小说的叙事模式
5.3.1 叙事特点与叙事视角
5.3.2 无处不在的叙述者
5.4 手法多变的讽刺语言
5.4.1 人物名字谐音的讽刺
5.4.2 漫画式与反讽语调下的讽刺
6 李伯元故事组小说创作对近现代小说转型的贡献
6.1 对“小说界革命”的契合与呼应
6.1.1 李伯元小说创作对“小说界革命”的契合
6.1.2 近现代转型时期李伯元小说的现代色彩
6.2 开拓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6.2.1 主题意蕴的现实批判性
6.2.2 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6.2.3 批判现实的讽刺语言
6.3 对西方文明冲击下国家前途命运的反思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场现形记》与清末新政[J]. 欧阳萦雪. 文学教育(上). 2019(09)
[2]《官场现形记》中官员形象探析[J]. 朱卿. 名作欣赏. 2018(24)
[3]“柔远”文化的当代意义——读李伯元《文明小史》有感[J]. 赵娟茹. 华夏文化. 2017(03)
[4]“谴责小说”与晚清社会批判——以《官场现形记》为例[J]. 王学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9)
[5]基于《官场现形记》探讨清代官场的黑暗[J]. 黎煜. 文学教育(下). 2017(08)
[6]栏目、编辑与类别——《绣像小说》“益智问答”的关联与意义[J]. 雷春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7]晚清小说创作暨刊行中的作者与读者——以《官场现形记》为例的探讨[J]. 刘颖慧. 理论导刊. 2017(05)
[8]论时代变革中的“假洋鬼子”形象——以《文明小史》为例[J]. 陈霞,赵国安. 学术评论. 2017(02)
[9]探究《官场现形记》对近代历史小说的开创性作用[J]. 魏霞. 语文建设. 2016(33)
[10]从《官场现形记》看晚清官场丑态[J]. 蔡尚益. 名作欣赏. 2016(26)
博士论文
[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研究[D]. 武全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2]晚清四大小说杂志现代性研究[D]. 肖爱云.陕西师范大学 2012
[3]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D]. 郭浩帆.山东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绣像小说》杂志及所刊小说研究[D]. 万千.暨南大学 2018
[2]相同的时代,不同的借镜[D]. 宇北方.湖南师范大学 2017
[3]《文明小史》官形象研究[D]. 常玉亭.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官场现形记》中的官形象研究[D]. 辛娟.山西师范大学 2013
[5]《文明小史》研究[D]. 刘霞.鲁东大学 2012
[6]西方悲剧美学梳理及中西悲剧探析[D]. 何华.安徽大学 2011
[7]《文明小史》与中国现代文明初体验[D]. 周婷婷.西南大学 2011
[8]《绣像小说》研究[D]. 王珺子.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14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1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