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裂变
发布时间:2021-11-25 09:59
麦家在文坛辛勤耕耘三十多年,创作出了诸如《解密》《暗算》《风声》等一批透着神秘色彩的新型谍战小说。这些作品承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传统并在当下文学生态中释放出新的活力。因此,这一系列的小说既获得主流文学评论界的认可,又得大众文学市场追捧。麦家在对此类小说的书写过程中夹杂复杂的情感体验,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是其内在的写作心态变化与外在的消费市场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选取麦家目前五部面世的新型谍战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历时性的维度观照麦家新型谍战小说写作的渊源、特点、渐变以及原因,综合麦家创作中个人心态的变化特点,将其谍战小说的创作变化放在消费市场大背景下进行价值评估,考察其复杂性、通俗性和消费性以及麦家在小说创作中对纯文学品质的坚守和消费市场的妥协之间的矛盾心理。论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学界对麦家小说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研究思路。论文主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麦家新型谍战小说创作渊源及其特色和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独特性表现。第二部分从故事情节演变、人物形象塑造变化、叙述手法的改变三方面来分析麦家新型谍战小说裂变之表现。第三部分具体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来统筹麦家新型谍战小说...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创作渊源
第一节 不幸的童年影响麦家小说的创作风格
第二节 特情生涯与编剧职业共同结合的影响
第三节 麦家向博尔赫斯积极学习的结果
第二章 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独特魅力
第一节 新奇密码题材的开掘
第二节 悲剧而另类英雄的塑造
第三节 智力博弈下的逻辑展现
第三章 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裂变:坚守与妥协
第一节 从奇崛到普通的逐步推进
一、从哲学思考到民族解放斗争主题
二、从密码叙述到谍战情节
第二节 隐秘“解密者”人物形象的变化
一、复杂的容金珍:痴傻天才
二、坚韧的李宁玉:决绝硬女
三、概念化的陈家鹄:痴情才子
第三节 从迷宫叙事到平铺直叙
一、结构上:多样化向单一线性转变
二、叙事视角上:多重视角向单一视角转向
第四章 麦家新型谍战小说裂变的原因
第一节 类型化创作下小说的增殖与重复
一、增殖——篇幅的增加与内核的保持
二、重复——相似度较高的人物和情节
第二节 麦家小说改编影视剧带来的得与失
一、小说改编影视剧给麦家带来的名与利
二、小说改编影视剧对麦家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消费时代语境下作家的自律与市场的盘剥
一、消费时代影响下的麦家
二、市场的激变需要作家的坚守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麦家小说解读的几种可能[J]. 王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11)
[2]尊读者的写作——从麦家的读者意识看文学常道与变道[J]. 王迅. 当代作家评论. 2015(05)
[3]论麦家小说的审美价值[J]. 王迅. 小说评论. 2014(02)
[4]连接两极之间的暗道——麦家创作论[J]. 梁海. 中国作家. 2014(01)
[5]麦家小说叙事的先锋性[J]. 王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12)
[6]想象与虚构:从麦家到博尔赫斯的方向与距离[J]. 芮嵘.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悬疑幕布后的隐秘与神奇——麦家小说特色评析[J]. 张建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8]破译家也难破自己的爱情密码——评麦家新作《风语2》[J]. 魏一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6)
[9]21世纪四川作家的精神建构和艺术追求——以阿来、麦家、何大草为例[J]. 宋先梅. 当代文坛. 2011(02)
[10]怎一个“怪”字了得——评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J]. 魏一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硕士论文
[1]论麦家小说中的封闭空间[D]. 杨芬.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麦家热”研究[D]. 郭安祺.四川师范大学 2015
[3]麦家谍战影视作品研究[D]. 沈莲莲.苏州大学 2014
[4]麦家小说中的悬疑叙事研究[D]. 余媛滢.暨南大学 2013
[5]麦家小说影像化研究[D]. 尹彩虹.中国海洋大学 2013
[6]不可知的游戏[D]. 刘月悦.北京大学 2012
[7]论麦家小说的特色和创新[D]. 石晓磊.安徽大学 2012
[8]麦家特情小说研究[D]. 孟晨.安徽大学 2011
[9]反思人类悲剧命运的智性写作[D]. 杨妍妍.河北师范大学 2011
[10]超越雅俗:麦家创作论[D]. 赵明明.华中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17907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创作渊源
第一节 不幸的童年影响麦家小说的创作风格
第二节 特情生涯与编剧职业共同结合的影响
第三节 麦家向博尔赫斯积极学习的结果
第二章 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独特魅力
第一节 新奇密码题材的开掘
第二节 悲剧而另类英雄的塑造
第三节 智力博弈下的逻辑展现
第三章 麦家新型谍战小说的裂变:坚守与妥协
第一节 从奇崛到普通的逐步推进
一、从哲学思考到民族解放斗争主题
二、从密码叙述到谍战情节
第二节 隐秘“解密者”人物形象的变化
一、复杂的容金珍:痴傻天才
二、坚韧的李宁玉:决绝硬女
三、概念化的陈家鹄:痴情才子
第三节 从迷宫叙事到平铺直叙
一、结构上:多样化向单一线性转变
二、叙事视角上:多重视角向单一视角转向
第四章 麦家新型谍战小说裂变的原因
第一节 类型化创作下小说的增殖与重复
一、增殖——篇幅的增加与内核的保持
二、重复——相似度较高的人物和情节
第二节 麦家小说改编影视剧带来的得与失
一、小说改编影视剧给麦家带来的名与利
二、小说改编影视剧对麦家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三节 消费时代语境下作家的自律与市场的盘剥
一、消费时代影响下的麦家
二、市场的激变需要作家的坚守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麦家小说解读的几种可能[J]. 王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11)
[2]尊读者的写作——从麦家的读者意识看文学常道与变道[J]. 王迅. 当代作家评论. 2015(05)
[3]论麦家小说的审美价值[J]. 王迅. 小说评论. 2014(02)
[4]连接两极之间的暗道——麦家创作论[J]. 梁海. 中国作家. 2014(01)
[5]麦家小说叙事的先锋性[J]. 王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12)
[6]想象与虚构:从麦家到博尔赫斯的方向与距离[J]. 芮嵘.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悬疑幕布后的隐秘与神奇——麦家小说特色评析[J]. 张建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8]破译家也难破自己的爱情密码——评麦家新作《风语2》[J]. 魏一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06)
[9]21世纪四川作家的精神建构和艺术追求——以阿来、麦家、何大草为例[J]. 宋先梅. 当代文坛. 2011(02)
[10]怎一个“怪”字了得——评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J]. 魏一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硕士论文
[1]论麦家小说中的封闭空间[D]. 杨芬.湖南师范大学 2015
[2]“麦家热”研究[D]. 郭安祺.四川师范大学 2015
[3]麦家谍战影视作品研究[D]. 沈莲莲.苏州大学 2014
[4]麦家小说中的悬疑叙事研究[D]. 余媛滢.暨南大学 2013
[5]麦家小说影像化研究[D]. 尹彩虹.中国海洋大学 2013
[6]不可知的游戏[D]. 刘月悦.北京大学 2012
[7]论麦家小说的特色和创新[D]. 石晓磊.安徽大学 2012
[8]麦家特情小说研究[D]. 孟晨.安徽大学 2011
[9]反思人类悲剧命运的智性写作[D]. 杨妍妍.河北师范大学 2011
[10]超越雅俗:麦家创作论[D]. 赵明明.华中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17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1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