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世说新语》与魏晋文学自觉之关系

发布时间:2021-12-30 03:13
  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及刘孝标的注所涉内容广泛,既有作家逸闻轶事,也有作家、作品品评,还有文学审美观念等许多方面的材料,更有不少反映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状况的材料。深入研究这些材料对于考察魏晋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学的自觉究竟起于何时?学界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汉代文学自觉说”、“建安文学自觉说”、“魏晋文学自觉说”、“宋齐文学自觉说”,其中“魏晋文学自觉说”接受者较多。其实,判断文学是否自觉,其根本标准有二,即文学本体的独立和文学主体的觉醒;其具体标志有“五化”,即主体化、个体化、内在化、抒情化、审美化,这五个具体标志都是有一个自觉地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创作主体贯穿其中。基于此,以鲁迅为代表的“魏晋文学自觉说”比较符合实际。从《世说新语》亦可窥这一结论。首先,《世说新语》彰显了魏晋时期文学创作主体的觉醒,表现在文学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文学审美、抒情意识的觉醒,他们不拘礼法、崇尚个性、品藻尚美且一往情深;其次,《世说新语》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本体的独立趋向,其中的文学思想与文学活动,都能体现出魏晋文学摆脱经学附庸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总而言之,作为魏晋士人玄学清谈产物的《世...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学自觉”说与“魏晋文学的自觉”
    第一节 “中国文学自觉”诸说述介
        一、汉代文学自觉说
        二、建安文学自觉说
        三、魏晋文学自觉说
        四、宋齐文学自觉说
    第二节 自觉概念的界定及“魏晋文学自觉”论
        一、自觉概念的界定
        二、文学自觉的“五化”标准
        三、魏晋时期文学自觉化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魏晋文学自觉的时代土壤
        一、社会离乱与“门阀制度”的建立
        二、庄园经济与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
        三、魏晋文学自觉的文化土壤
第二章 《世说新语》与文学主体的觉醒
    第一节 《世说新语》与文学主体意识的觉醒
        一、崇尚个性、任诞放达
        二、一往深情、追求自适
    第二节 《世说新语》与文学审美、抒情意识的觉醒
        一、品藻尚美、突显才性
        二、雅爱清谈、游玄畅神
        三、纵身自然、散怀山水
第三章 《世说新语》与文学本体的独立
    第一节 《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思想
        一、《世说新语》中“文学”一词的内涵
        二、重生命、重自然的文学观
        三、《世说新语》中的作家、作品论
        四、《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批评论
    第二节 《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活动
        一、“竹林七贤”的文学活动
        二、王、谢家族的文学活动
        三、其他人的文学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看魏晋时期的女性观[J]. 赵莎莎.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2)
[2]从《世说新语》观晋人行为之美[J]. 王翼雨.  铜仁学院学报. 2015(01)
[3]浅论魏晋文学的自觉[J]. 孙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4]魏晋文学中情感的自觉[J]. 王鹂.  三江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Z2)
[5]魏晋文学中情感的自觉[J]. 王鹂.  三江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 (Z2)
[6]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J]. 张少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博士论文
[1]《世说新语》人学研究[D]. 蒯定.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 刘红红.暨南大学 2010
[3]《世说新语》美学研究[D]. 董晔.山东大学 2007
[4]《世说》学引论[D]. 刘强.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世说新语》史料价值研究[D]. 张芳.山东大学 2015
[2]《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批评[D]. 侯恺.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世说新语》与魏晋文论[D]. 张朋.中央民族大学 2007
[4]《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形象的美学研究[D]. 李修建.中国人民大学 2005
[5]魏晋文学团体与友情[D]. 黄建鹏.河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57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57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f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