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诗赋中共命鸟形象的固化与变异

发布时间:2021-12-30 03:21
  共命鸟意象随佛教东传进入中原,其在世俗化、本土化过程中,保留最初佛教中的"恶友"形象、吉祥乐鸟形象的同时,逐渐衍生出与同生共命意近的象征男女恋情或夫妻深情之意象、相互依存血缘亲情之意象。对诗赋中共命鸟形象进行研究,并与比翼鸟形象内涵进行对比,揭示共命鸟形象在发展变化中的固化与变异特点,亦可管窥外来形象在本土化过程中的坚守与妥协。 

【文章来源】:泰山学院学报. 2020,42(05)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诗赋中共命鸟形象的固化与变异


山东沂南画像石墓M1中室过梁上的比翼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与儒道的相互借鉴与影响[J]. 林华,肖立斌.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8)
[2]浅谈佛教壁画中的共命鸟——以山西洪洞县泰云寺壁画为例[J]. 韩停.  美术大观. 2015(06)
[3]汉译佛典中音乐鸟及其形象研究[J]. 计晓云.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5(03)
[4]汉译佛经中的动物寓言及其文化阐释[J]. 张瑞芳.  文艺争鸣. 2013(12)
[5]略论共命鸟的起源与变化[J]. 岳本勇,张青平.  科技信息. 2012(15)
[6]共命鸟与比翼鸟[J]. 赵超.  中国历史文物. 2006(01)
[7]迦陵频伽起源考[J]. 陈雪静.  敦煌研究. 2002(03)
[8]共命鸟像(封面说明)[J]. 顾铁符.  文物参考资料. 1956(04)



本文编号:3557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557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